
基隆市政府為守護孩子的每日營養與用餐安全,不僅強化原有管理機制,更自113年起提高團膳稽查頻率,並將於本周五(6/6)召開午餐輔導會,從異物通報、制度監督到專業輔導多管齊下,讓學生吃得安心、家長更放心。
熱氣騰騰的午餐送進教室,孩子們邊笑邊排隊取餐,卻赫然發現裡頭混進了不該出現的異物,歡樂的午餐時光因此蒙上陰影。基隆市政府為守護孩子的每日營養與用餐安全,不僅強化原有管理機制,更自113年起提高團膳稽查頻率,並將於本週五(6/6)召開午餐輔導會,從異物通報、制度監督到專業輔導多管齊下,讓學生吃得安心、家長更放心。
回應民代建議:午餐資訊公開透明、多方監督機制完善
基市學校午餐廚房已全面把關,有關民意代表提議公開學校午餐資訊、多元專業人員監督、契約檢討管理以及食安教育等建議,基市府回應均已有相關規範,並將於本週五再召開午餐輔導委員會,強化異物通報流程、稽查及精進策略。
有關議員建議「學生午餐公開透明資訊平台」,教育處長徐嬿立表示,現行每日每間學校午餐的食材、菜色、食材標章、供應商等名稱,均為公開資訊,家長只要手機在手,一鍵查詢校園食材登錄平臺,即可了解孩子每天在學校的午餐情形。
另建議「成立午餐品質監督委員會」部分,市府於113年成立府級午餐輔導會,由家長代表、第三方食安專家、學校代表、學校營養師代表、衛生、產發、政風等相關局處代表組成,1年最少主動辦理2次以上的訪視輔導,以確保各供應廠房正常運作;同時,在學校層級,各校均有午餐供應會,家長代表更高達1/3,以期共同籌辦出理想的學校午餐。
強化管理與教育:落實契約責任、提升供餐品質與法治觀念
至於建議「賞罰分明追究責任」,市府回應,目前供應契約違約記點金額為全台最高,記點達10點暫停供餐,20點終止契約,如遇重大異常事件亦可立即解約,涉違反法令部分更嚴加查辦。市府於113年起提供午餐採購契約範本,持續每年討論修訂,強化對廠商品質要求管控。原稽查頻率為一學年2次,因應異物情形,特別增加跨縣市團膳廠商稽查頻率為每月不定期進行,稽查結果情形更提供各校評選廠商時參考。
最後,有關「推動與地方合作的食安責任」,市府自113年起即開辦HACCP相關衛生講習,加強廚房衛生安全觀念、提升控管危害分析知能,今年場次更高達15場,幾乎月月教育訓練,寒暑假期間更針對各校午餐廚工、營養師及午餐秘書等人員實施密集培訓。更與政風和廉政合作成立學校午餐食安廉政平台,導入法治觀念。
教育處表示,鑒於近日學校午餐異物事件,多為外縣市團膳供餐型態,除原本已建置的管理機制外,亦於上個月底(29日)依據「基隆市114年學校午餐食材供應商及團膳廠商聯合稽查訪視計畫」辦理到廠稽查作業。本週五(6/6)也將再召開學校午餐輔導會,期透過持續監督與技術輔導,增加異物通報流程、稽查及精進策略,協助廠商提升備餐品質,確保師生用餐安全。
撰稿單位:教育處體育保健科
聯絡人:
楊永芬副處長0987479910
吳蓓郁科長2430-1505#401
曾揚峻營養師2430-1505#808
(圖片來源:基隆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