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日益嚴重、專制統治持續強化的現實,台灣人民必須清楚認知:親中路線是不該且永遠不能選擇的回頭路。
早上6點,65歲的王伯伯準時在家族LINE群組裡轉發了關於中國科技進步的文章。「你們看看人家中國多進步!」他興奮地打字,「走到哪裡都能掃碼支付,連賣菜的阿婆都會用支付寶!台灣真的落伍了,年輕人還不承認。」下午2點,王伯伯推著購物車到超市櫃檯結帳。收銀員親切地問:「伯伯要用行動支付嗎?現在有回饋優惠喔!」王伯伯愣了一下,掏出老舊的皮夾:「那個設定太麻煩,我...我用現金就好。」
馬政府時期的對中關係
像王伯伯這樣整天鼓吹中國好,身體卻又很誠實在台灣用健保的人很多。從之前鍾明軒去中國旅遊,在社群媒體上大讚「北京、上海市容壯觀發達,人民也比想像中友善熱情」,再到館長接棒演出陳姥姥大觀園,以及各式網紅開始一連串新疆旅遊宣傳。沒想到,在馬英九卸任多年後,我們居然又要再來面對一次中國好棒棒、台灣是井底之蛙的大外宣攻勢。這種透過網紅影響台灣民眾認知的手法,與馬政府時期親中政治人物的宣傳如出一轍。將當年掏空台灣文化及經濟實力的步數,又重演一次。
馬英九執政八年,在擔任總統前,即批評民進黨政府採取「鎖國政策」,主張改採「原則開放、例外管制」的兩岸投資政策。這種政策導向促使台灣產業大規模西進中國,形成了三個階段的產業外移:第一階段是成衣、製鞋等高勞力低加工產業,第二階段是機械、電子、電腦等產業,第三階段則包括服務業、金融業、半導體業。在馬政府時期,台灣海外生產比率超過50%,其中機電產品、資訊通訊產品的海外生產比例甚至高達七、八成,且這些海外生產幾乎全數集中於中國大陸。
馬政府推出的22K就業政策,原意是在金融危機時期讓畢業生能找到溫飽工作,避免一畢業就失業。然而,22K方案卻成為拉低社會新鮮人起薪的幫凶,企業反利用政府補助變相將22,000元設定為大專畢業生的薪資天花板,造成台灣整體薪資水準長期停滯不前。時任勞委會主委王如玄還大言不慚地表示「要是沒有這個方案,這些人是一毛都沒有的」
馬政府執政期間,台灣經濟表現可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平均經濟成長率僅約2.8%,失業率一度飆破6%,2009年平均失業率達5.85%,創下史上最高紀錄。國內薪資水準低迷,實質月薪持續倒退15年,40歲以下的名目年所得更倒退16至18年。馬政府創下了30年來台灣痛苦指數新高紀錄,也締造了台灣史上貧富差距最懸殊的紀錄。失業率問題特別嚴重,其中15至24歲年齡者失業率高達13.09%,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達5.62%
就在台灣經濟陷入低迷的同一時期,中國經濟卻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2010年,中國GDP達到39兆9千多億人民幣,正式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一歷史性突破發生在馬政府執政的第二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台商透過「台灣接單、中國大陸加工生產、產品外銷」的經營模式,協助中國打造廣東模式,成為世界工廠。
中國經濟規模的快速擴張與台灣經濟的相對停滯,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衝擊。在這種背景下,馬英九政府堅持「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兩岸政策,認為鞏固台灣經濟最好的方法就是將與中國合作機會最大化。這種政策思維在當時獲得了相當程度的社會支持,因為許多民眾相信,只有依靠中國市場,台灣經濟才能重新振興。
台積電險成中積電
現在的護國神山台積電,在當時都差點被中國入主。2015年,中國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親自造訪台灣,企圖收購台灣重要的半導體企業。趙偉國提議購買台積電25%股份,並主張合併聯發科與紫光的晶片設計事業。根據當時台灣的外商投資規定,這兩筆交易都不合法,但紫光仍施壓台灣政府放寬相關限制。
趙偉國甚至在北京公開建議中國,如果台灣不改變投資限制法令,就應該禁止進口台灣晶片。這種威脅性的施壓行動使台積電與聯發科承受巨大壓力,因為兩家公司都相當依賴中國市場。當時的經濟部長鄧振中甚至建議放寬台灣對中國投資晶片業的限制,在中國壓力下暗示中國加強對台灣晶片業的控制是無可避免的。幸運的是,由於當時面臨總統選舉,政府延遲了政策調整,最終因為馬政府即將卸任而避免了這場可能讓台灣半導體產業淪為中國附庸的災難。
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後,適逢中美貿易戰爆發,國際開始出現去中化浪潮。台灣因為選擇親美路線,反而在這波國際局勢變化中受益。蔡政府的經濟表現遠超馬政府時期。馬政府執政期間人均GDP為2萬3070美元,8年僅增加5010美元,而蔡政府2022年已達3萬2811美元,從2016年至2022年增加9720美元。蔡政府執政7年達成的人均經濟量體成長,比馬政府8年成績高出將近1倍,2022年,台灣人均GDP更是首次超越韓國。
台灣選擇了美國路線,同時間的中國,經濟面臨多重結構性問題,包括人口減少、房市泡沫破裂、債務槓桿過大等。去年中國已處於通貨緊縮狀態,第三季GDP年增率僅4.6%,創年內最低。為了掩飾經濟困境,北京當局已將數百項官方數據蓋牌。中國停止發布青年失業率、土地出讓收入、外資流入流出等敏感數據,使外界更難了解中國經濟的真實狀況。
走對的路
台灣在關鍵時刻,人民做出了正確的戰略選擇,成功避免了被中國經濟衰退拖累的命運。台灣與美國在AI領域的合作日益緊密,形成了互補互利的夥伴關係,成為全球AI產業鏈的關鍵樞紐,微軟、Google、NVIDIA等美國科技巨頭紛紛在台灣設立AI研發中心。
面對網紅及親中媒體這些為了各自利益而配合大外宣的行為,不僅背叛了台灣的民主價值,更試圖掩蓋中國專制統治與經濟困境的真相。馬政府時期的親中路線已經示範了產業掏空、薪資倒退、經濟停滯等嚴重後果。
面對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日益嚴重、專制統治持續強化的現實,台灣人民必須清楚認知:親中路線是不該且永遠不能選擇的回頭路。
(圖片來源:鍾明軒YT、館長惡名昭彰YT、三立新聞截圖;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