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財經
放.新聞
財經

龔明鑫若接國發會主委…台經院院長、中經院副院長都預警:疫情後國際經貿大變遷

2020.05.12
12:51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陳依旻

我國中央銀行曾就疫情後「對我國國際經貿環境的影響與展望」為題在財委會提出報告,示警疫情後,將加劇反全球化,不利國際貿易分工。

 

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轉任國發會主委等傳聞甚囂塵上,但有外界指出,若接掌,將受到國際經貿環境大變遷等挑戰。至於挑戰,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今(12日)接受《放言》訪問時指出五大點,分別是去國際化、我國在國際貿易受挫後的成長來源,以及如何推動新南向政策、用內需彌補出口下滑、維繫GDP動能。

 

 



龔明鑫將面臨疫情後國際經貿環境大變遷

 

總統蔡英文將於5月20日展開第2任期,日前打破慣例,在內閣總辭前先行召開記者會,宣布行政院長蘇貞昌續閣,強調兩人會在未來四年任期繼續「衝衝衝」,肩負「度過疫情」、「振興經濟」、「照顧人民」、「深化改革」、「均衡建設」5大任務。

 

據了解,在財經內閣部分,財、經、金三長維持原狀,而龔明鑫可望轉任國發會主委。近日頻頻被媒體追問相關議題,龔明鑫始終低調回應,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則表示:「沒有任何訊息,但我會做好每一天!」 

 

近期有「紓困陳時中」之稱的龔明鑫,外傳因執行紓困措施有功,將轉任國發會主委,近期面對媒體頻頻追問,雖然笑而不語,但也並未否認,昨日政院召開例行的紓困記者會,龔明鑫再度被問及此事,僅說「人事問題不是我能回答的」眉宇之間擋不住口罩底下的微笑,儼然答案呼之欲出。

 

有政院人士透露,目前政府還在執行紓困措施,還有很多事要做,行政院長蘇貞昌預計14日提出總辭後,才會開始和每個閣員徵詢,徵詢方式不一定會透過打電話,最近蘇真昌很常和閣員開會討論紓困方案,也可能藉機聊個兩句順便確認意願。

 

《放言》今早致電給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她說:「(政院)目前不評論人事…確定後會對外說明」。進一步追問有無可能會在蘇揆14日提出總辭的那幾天宣布,她說不確定。

 

國發會被稱為「小行政院」,為行政院重要政策規劃機關,擔負國家整體發展之規劃、設計、審議及管考等任務,甚至急遽變遷的國內外情勢。龔明鑫過去曾任經濟部次長、國發會副主委、台經院副院長等職務,擔任國發會副主委任內,曾力推亞洲‧矽谷、5+2產業計畫。520總統就職將至,此次內閣微幅調整適逢武漢肺炎,若龔明鑫接國發會主委,勢必面臨疫情後國際經貿環境大變遷的挑戰。

 

我國中央銀行曾就疫情後「對我國國際經貿環境的影響與展望」為題在財委會提出報告,示警疫情後,將加劇反全球化,不利國際貿易分工。

 

針對疫情後的國際局勢,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張國城今早接受《放言》訪問時指出,全球將受兩個因素影響,第一,美國復甦情況,因他們還是經濟龍頭;第二,亞洲中國、日本、韓國疫情目前看來比歐美來的好,是不是有可能在疫情緩衝後,在佔據更大比例。

 

不過,張國城也指出,這些仍有待觀察,因歐美還沒結束,要去判斷還有點太早,龔明鑫可能會擔任國發會主委,一定會碰上這些挑戰,但國發會主委、財政部長、經濟部長、央行總裁都是分工合作的,並非只有單一部會面對相關問題。

 

後疫情時代「不可能完全去中國化」

 

《放言》也分別訪問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台經院院長張建一。

 

談到龔明鑫一旦接掌國發會,會遇到哪些挑戰?王健全指出,第一,去國際化,台灣是國際分工的受利者;第二,國際貿易受挫,需思考台灣的成長來源;第三,美中脫鉤,台灣要如何推動新南向政策;第四,出口下滑,內需如何彌補;第五,兩岸低盪,如何維繫台灣經濟成長的動能。

 

台經院院長張建一則指出,內閣調動的部分,520還沒到,現在講還太早,但後疫情時代為國際帶來的變化「可多了!」

 

張建一指出,供應鏈會大幅移動,「去中國化會越明顯,不可能完全去」,因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還是要有些供應鏈連結,但去中國化會陸續進行;第二,很多國家會重視產業安全;張建一舉口罩、防護衣,強調在疫情過後,雖然不會建立大量生產線,但至少基本需求會做,這時「對台灣來講蕙有些機會」。

 

第二,台灣長年以來的全球化這次會被檢討,張建一指出,大部分產業在過去幾十年,佈局在高報酬率的地方,生產則放在低成本,在此次疫情中,顯得「不是很穩定」;除了全球化,張建一指出,美元流動性、國債破表等債務危機也會在後疫情時代改變,但現在大家沒時間檢討,因為重心都放在「穩住基本盤」。

 

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張建一強調,疫情可能會持續很久,人類食衣住行育樂依舊,但型態會改變,比方說戴口罩成為常態,社交會保持一定距離,這些因素都會在人類日常生活中產生不便,所以「科技要解決」,但會用什麼方式解決,大家拭目以待。

 

張建一也提到,過去國與國之間,大家都在追求經濟成長、發展科技,並不這麼友好,「這次疫情會不會更加互助合作」也是一個觀察指標,但跟「全球化」會有點衝突。

 

 

照片由行政院提供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