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追思父親李登輝…李安娜、李安妮、二女婿賴國洲分享與李登輝相處點滴

2020.09.19
09:16a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陳雅菱

「此刻我意識到我的父親終於是我的父親了,但他也將只會出現在我的夢裡,長存在我的記憶中,」李安妮說。

 

台灣民主的推手,故前總統李登輝追思禮拜今(19)日舉行,治喪工作小組特別製作追思集。長女李安娜回憶起幼年時爸媽上教會的故事;次女李安妮透露了李登輝最後在病榻的近六個月當中,每回去探望他,內心雖有無限的不捨,但她從未掉過一滴淚水;二女婿賴國洲分享,李登輝住院時,有天發生地震,「當下他醒來後,就一直不肯再入睡,護理師一直告訴他『台灣真安全』、『台灣無代誌』,整個精神才放鬆下來」。 

 



 

「民主先生」李登輝享耆壽98歲。今年7月30日因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雖經醫療團隊全力救治,仍無法挽回,於7月30日19時24分與世長辭,並在8月14日出殯火化。 

 

長女李安娜 

 

在追思集中,李安娜回憶小時時,「爸爸和媽媽常常晚上都要去教會,那時候的我不知道去教會是做些什麼?還記得有一次他們從教會回來,討論著五餅二魚的故事,爸爸説這個可能嗎?爸爸是位有科學知識的學者,卻在探討這個不可能的神蹟故事」。 

 

她也受到父母影響,開尋尋求上帝,並在結婚前正式成為基督徒。「這就是父親在一次訪談中談到科學帶來知識,可是科學卻沒有帶來對生命的意義。這應該是父親留給我最美好且可享用一生的禮物,爸爸,謝謝你!」 

 

么女李安妮 
 

李安妮在1999年曾出版《華枝春滿》紀錄父母與她超過40年的溫馨生活點滴,21年後,再度以文字來追憶父親與她超過66年的父女情懷。 

 
她坦言,李登輝在她40歲前把她視為么女疼愛,給她享有最大的自由度。「從一個女性主義者的角度觀之,父親讓我始終擁有自主的選擇權與機會,應該算是幸福的,但我卻常常抱怨他沒有把我當兒子看待。此刻深自反省,也許是自己資質駑鈍、努力也不夠,無法跟上爸爸的腳步所致,相較於我這個年代生長的多數女子而言,我所擁有的條件與機會其實是足夠好好追隨父親,對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才是」。 

 

李安妮40歲之後,台灣社會已逐漸轉型為多元開放、自由民主的國度。「我也從原本只擁有來自家庭的寬容,增添了來自社會的自由度,加上剛從英國留學回來,開始懂得探索父親與大社會的連動。」 

 

在1996年首次民選總統的近百場助選活動過程中,李安妮深刻體會到「我的父親不是我的」,她不應該獨享父親為我所構築的那既自由又安全的舒適窩,而應該藉著所擁有的相對較佳條件,更積極投入社會,協助弱勢者也能擁有自由的選擇與機會,獲得公平的對待與幸福。 

 
「2000年之後父親卸下公職,改以更貼近台灣土地與人民的方式,繼續呵護關心這民主初長成之國家的各項發展,我也才有機會更近距離觀察父親如何去實踐自己的理想。」李安妮分享,在一次的日本行旅中,曾發生一位計程車司機在獲知他們是陪同台灣前總統來的成員後,「竟然免收我們的車資」。她表示,父親為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耕耘,可說是深耕至基層民眾的內心,這種感動不在當下是絕對無法體會的。 

 
談及李登輝的最後時光,李安妮指出,父親最後在病榻的近六個月當中,無論是形體或是意識都顯見逐漸凋零,「每回去探望他,內心雖有無限的不捨,但我從未掉過一滴淚水」。她表示,瞭解父親對生命的詮釋,對信仰的倚靠,我堅信他仍在與病魔奮鬥,卻也同時在等待上帝的恩召。7月29日,在葉啟祥牧師帶領下,全家人一起跟上帝禱告,懇求上帝止息家父在世間的勞苦,帶領他讓他沒有任何牽掛,沒有任何恐懼,內心充滿上帝的愛及平安,回到上帝的懷抱。 

 

「此刻我意識到我的父親終於是我的父親了,但他也將只會出現在我的夢裡,長存在我的記憶中,」李安妮說。 
 

二女婿賴國洲 

 
「在國人、世人,他是李總統以及卸任的李前總統。在家中,他是安妮的爸爸、我的岳父。」 

 
賴國洲回憶,李登輝在台北市長任內的格言「誠實自然」。他指出,用現代的網路語言就是「暖男」吧!顧家的暖男每天下班回家,首先一定呼叫安妮媽媽的名字。如果早上出門時家中有人身體違和,他一定接著關心「怎麼樣?」、「好一點了嗎?」不論公務再怎麼繁重和忙碌,「像極了愛情」。 

 
憶及李登輝住院時,賴國洲透露,6月14日清晨發生地震。當下李登輝醒來後,就一直不肯再入睡,心情顯然很不平靜,後來是護理師一直告訴他「台灣真安全」、「台灣無代誌」,整個精神才放鬆下來。 

 

「沒錯,他是馬上想到921大地震,那天一大早,他人已經在南投、台中,救災及善後的部署已然展開。其實,一般所不知,920的晚上,他身體是略為違和的,」賴國洲分享。 

 

他也表示,醫療團隊常說,李登輝的意志力是超強於任何人的,瞬間的行動力也是非比尋常的。 

 
李登輝卸任後,2015年7月,賴國洲陪同李赴日,22日在日本國會聆聽李對兩百多位日本國會議員講述「台灣的典範轉移」。李登輝當時特別說,「卸任後」,一則是希望台灣的聲音被聽見的意志和努力,是他永不鬆懈的志業;二則,他公職身分時,外界就只能看新聞報導、聽廣播了,不可能有親聆親炙的機會的。

 

 

2015年7月24日清晨,在永田町散步的我, 6:03am 正巧拍下這張照片,紀念此行,也象徵他常說有生之年要為台灣的民主一直盡心力。遠方

是日本國會,他開啟了前行的綠燈,綠燈通往更 多的國際認識與友誼。  

 
賴國洲想起1995年康乃爾大學演講「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當時李登威用美式幽默說了雙關語USOpen(高爾夫職業公開賽),引為對美互動的新境。其實,前一年,1994年,過境美國才出現一段「不下機」、「睡衣接見美國代表」的軟中帶硬抗議呢。 

 

務實的意志力,讓暖男的包容力,為國家開創了更多的邦誼契機。賴國洲認為,這也許也可一窺他的領導哲學。

 

 

病房的窗戶可以遠眺觀音山,在觀音山頂。他曾經娓娓道出他的思維與家人分享。這天清晨, 我為他從病房拍下觀音山。這天是 2020 年 7 月 30 日,早上 7:05。

 

 

圖片來源:總統府提供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