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直評 / 言所欲言
放.直評

李登輝長眠五指山的背後意義…

2020.10.07
17:46pm
/ 鄒宜鈴

這個國家有人喜歡叫台灣,有人喜歡叫中華民國,在還沒凝聚完全的認同共識前,就是中華民國--台灣,這是這座島上兩千三百萬人,都慢慢變成「新時代台灣人」的必經過程。

 

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從現在起多了位長眠在此的人—李登輝前總統。 

 



李登輝長眠在五指山,有部分的支持者說感到有些不解;反對他的人則酸酸的說,不會「格格不入」嗎部分支持者不解是因為,李登輝曾說骨灰灑玉山;反對方會酸是因為,李登輝強調台灣已獨立,覺得他背叛中華民國,哪知李登輝最後竟然還要和保衛中華民國的將士們葬在一起。 

  

葬在五指山,看似很不李登輝,其實卻很李登輝 

 

李登輝堅信歷史不是直線,彎彎曲曲才是常態。在他的謀略裏,為了達到終極目標,繞路是必須的,有時就算因為不被理解,而背負罵名,他也都笑笑的說「無要緊啦」。 

 

李登輝風格 

  

熟悉李登輝,或是深諳李登輝哲學的人,應該聽過他在2005年提出的「新時代台灣人」。所謂的「新時代台灣人」,就是不分先來後到,大家都認同台灣這塊土地,才能凝聚出生命共同體。 

  

「他鄉是故鄉」,李登輝過往很常把這話掛在嘴邊。 

 

本省人要體諒外省人被驅逐出中國的苦,他們16、7歲就離家當兵去,如今已是垂垂老者的浮萍心情和生存焦慮;外省人要體諒本省人過往400年無法當家作主,老是被殖民的鬱悶、悲苦,進而在歷史的演變中所形成的主體意志。 

  

不管本省還外省,或是誰先來誰後到,大家其實都是這座島上的移民,在台灣的歷史場景中,也都佔有同樣重要的位置。李登輝不管在公開還是私下,都不止一次說「不要再分了啦,大家互相照顧,做新時代的台灣人」。那時他還出了本「新時代台灣人」的口袋書,封面是個笑開懷的小嬰兒,底色還是粉紅色的,給人希望和快樂感…。 

  

一晃眼,15年過去了… 

 

台灣這座移民之島,因為族群問題所引發的認同問題,儘管慢慢變得隱性,但是還是存在;這從李登輝長眠五指山,不管是部分支持者,還是反對方,都引發出反對批評聲浪就能窺知一二。 

 

這樣的反對和批評,李登輝先前一定有料到,相信家屬也都做了心理準備,但是卻是低調以對。只在奉安禮拜上由牧師黃春生說:「李登輝曾提到身後骨灰灑在玉山,是為表達對台灣土地的認同,與土地融為一體,他的『玉山精神』感召每一個台灣人,無論是先來後到,總要認同台灣,融入土地,走出玉山精神」。 

 

台灣就叫台灣 

  

「有一日啊,我們一定可以大聲喊出我們國家的名—台灣」,李登輝在2004年228牽手護台灣活動的講台上這麼說。那語氣是那麼的鏗鏘有力,是那麼的讓人動容,講完「台灣」時,他還炯炯有神的環顧全場將近5秒;台下,伴隨著如雷的掌聲。 

  

李登輝私下曾說,在他有生之年不見得看得到台灣就叫台灣的這一天,但是他絕對要時時鼓勵大家,也要大家放下彼此心中的成見,多些相互體諒。因為各個族群間,因為歷史和文化所造成的隔閡,始終存在。那個名為「時間」的解藥,還不夠久,也不夠長,因此不足以聊癒彼此心中的傷。偏偏在認同的過程中,還會因為單一事件擦槍走火,時而前進,時而後退,就跟歷史的進程一樣,彎彎曲曲。 

 

目標和願望需要不斷的去做,才有達成的一天。為了讓兩千三百萬人都真的成為「新時代的台灣人」,不分先來後到,都凝聚出生命共同體的共識,李登輝很言行一致的選在五指山國軍公墓長眠。沒有意外的,這又引起些批評,不過,這就是李登輝,總是走在前面,然後在前頭微笑著,氣定神閒的等你跟上。 

  

另外,不管你喜不喜歡,李登輝就是做過12年的總統,我們可以一票一票選總統,全是因為他;你可以肆意的表達對他的不喜歡,也是因為他。在這前提下,做為三軍統帥的李登輝,當然要和他的將軍們在一起,繼續守護他們心愛的國家,不管是叫台灣,還是中華民國,都是同一塊土地不是嗎!? 

 

民主先生持續守護台灣 

  

這個國家有人喜歡叫台灣,有人喜歡叫中華民國,在還沒凝聚完全的認同共識前,就是中華民國--台灣,這是這座島上兩千三百萬人,都慢慢變成「新時代台灣人」的必經過程。 

 

今年國慶的總統府光雕,重現李登輝當年訪美在康乃爾大學演說的聲音,那句「I do it with the people in my heart」,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緊接著用我是台灣人收尾,呼應李登輝的心心念念,但是儘管心心念念,也慢慢的凝聚人們的希望,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一點也急不得。 

 

總之,李登輝現在就是在五指山,和他當三軍統帥時的將軍們,繼續守護我們的國家。 

 

歷史繼續曲曲折折的前進中,朝「新時代台灣人」的精神邁進中,從這角度看李登輝長眠在五指山,一點也不突兀,而且還很李登輝。他就是那麼的橫眉冷對千夫指,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圖片來源:總統府

 

 
最新新聞
鄒宜鈴
台北市民。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