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文創 / 台語歌曲
放.文創

從陶喆到朱頭皮,經典台灣歌謠〈望春風〉以各種面貌呈現,流傳近百年不墜

2020.10.14
18:04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廖明潔

〈望春風〉不但有眾多流行歌手翻唱過,也被各合唱團及交響樂團改編演出,不少外國音樂家也將其視為台灣歌曲的代表;據非正式統計,〈望春風〉於中國、日本、印度等地,以國語、台語、日語等語言翻唱,至少有超過60個版本錄製發行

 

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自己私心喜愛的台灣歌,但若要講到不管台語是否「輪轉」,幾乎每個台灣人都一定能哼唱得出來的一首台灣歌謠,那就非〈望春風〉莫屬了,甚至很多外國人也把它當作台灣歌曲的代表。這首跨過語言障礙、打破藝術和流行歌曲界線的歌,從被創作出來至今已有87年的歷史,真正體現出音樂具有穿越時空、跨越年代的力量。

 



居「台灣百年歌謠」首位

 

〈望春風〉被創作出來的背景與上世紀日本統治時期的台語復興有些關聯。當時日本政府積極推動日本音樂教育,禁唱台灣本土歌謠,台灣老百姓日常生活能接觸到的本土音樂只有歌仔戲之類的傳統戲曲。1932年,當時蓬勃發展的上海電影產業要引進默片《桃花泣血記》到台灣放映,業者為了配合在大街上穿梭打廣告的宣傳車,製作了一首同名台語歌曲在車上播放。久未聽到以母語台語演唱歌曲的大眾,瘋狂的愛上這首歌並廣為傳唱,在古倫美亞唱片販賣株式會社將其灌錄成唱片發行之後,更造成搶購的風潮,〈桃花泣血記〉也成了台灣第一首台語流行歌曲。古倫美亞公司老闆柏野政次郎看準了有市場潛力,決定擺脫過往傳統戲曲的唱片製作方向改朝台語流行歌曲發展,於是委請鄧雨賢作曲、李臨秋作詞,由〈桃花泣血記〉的演唱者純純錄製了這首〈望春風〉。

 

當時台灣民間雖然已發起文化啟蒙運動和新文學運動,但創作仍有諸多箝制,歌曲也只好暫時侷限在男女私情的範圍內。在台北永樂座戲院當茶房的李臨秋,文學功底深厚,他有感於當時女子受到封建禮教束縛,寫下〈望春風〉裡含羞等待幸福的少女情懷,而出生於桃園龍潭望族,遠赴日本學習作曲歸台的鄧雨賢,則為這個詞譜出優美的曲調。這首歌自1933年問世以後就廣受大眾歡迎,中間雖然曾經沉寂過,但仍經歷時間的考驗成為經典的台灣民謠之一,台北市政府與聯合報於2000年主辦的《歌謠百年台灣》與《百年十大金曲》活動中,專家學者就將〈望春風〉列入台灣代表歌曲的首位,並獲得民眾票選為最受歡迎老歌的冠軍。在台語經典歌謠裡有所謂的「四、月、望、雨」,是指〈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這4首歌,這4首歌都是誕生於1930年代,曲調都是出自鄧雨賢之手,〈四季紅〉的歌詞也是李臨秋所創作,那個年代的兩位大師都在台灣歌謠史上留下了重大的貢獻。

 

全世界有超過60種版本發行

 

〈望春風〉因為旋律採用中國傳統五聲調式裡的「宮」調式,除了頗有東方音樂特有的味道之外,旋律也十分的優美,加上以台語作詞,聲調與古代漢語更為接近,這些原因讓這首歌跨越藝術歌曲和流行歌曲的界線,不但有眾多流行歌手包括鄧麗君、鳳飛飛、費玉清、張清芳、齊秦等翻唱過,也被各合唱團及交響樂團選來改編演出,不少外國音樂家也將這首歌視為台灣歌曲的代表,像是知名薩克斯風演奏家Kenny G、中國鋼琴家朗朗等,都有在專輯中演奏錄製過這首〈Spring Breeze〉;據非正式的統計,〈望春風〉於中國、日本、印度等地,以國語、台語、日語等語言翻唱,至少有超過60個版本錄製發行。

 

在〈望春風〉的幾個比較特別的翻唱中,最為大眾熟悉的應該就是陶喆的版本了。1997年底,當時已經為陳淑樺、楊采妮等多位歌手製作過專輯的陶喆從幕後躍至幕前,推出第一張專輯《陶喆》,其中就收錄了這首〈望春風〉。這個翻唱有幾個特別之處,首先,他在原版的第一段歌詞之後,新創了第二段的歌詞,以更為現代的女性角度唱出就算沒有在戀愛中也可以活得很自在的心聲。其次,在編曲上以「阿卡貝拉(A Cappella)」的方式演唱了第一段,到第二段才開始加入少量的樂器;「阿卡貝拉」這種無樂器伴奏的純人聲演唱形式,在當時的台灣還不普及,正式發行的華語流行歌曲裡更是少見,這首歌讓這種演唱模式被更多人認識。最後就是,陶喆在這首歌裡展現出純熟的R&B演唱技巧,所謂的R&B節奏藍調歌曲並非一昧的拉長音和轉音就好,在演唱轉音和滑音的同時仍要注意著節奏的流暢感,在美國接觸這類音樂長大的陶喆,讓這個版本很自然的融入在R&B曲風之中。這個翻唱非常成功,在原曲的旋律和結構中延伸出新風貌,為這首老歌帶出新生命,影響所及,之後陶喆的每張專輯裡幾乎都會出現一首老歌新翻唱,而這首歌和專輯,更是為華語流行音樂開啟了「R&B」這扇大門,讓R&B成為此後數年裡華語流行音樂中的熱門曲風,他自己也因這張專輯而獲得第9屆金曲獎的「最佳新人」和「最佳唱片製作人」。

 

除了翻唱,〈望春風〉也有被「取樣」用在別首歌曲之中。從《五燈獎》和《我要當歌手》選秀節目出身的創作歌手蕭閎仁,於2013年發行的《我的世界沒有你的音準》專輯中收錄了一首〈不忘春風〉。〈望春風〉是蕭閎仁的爸媽愛聽的老歌,在這首新歌裡他則把「春風」比擬成父母的照顧,他「不忘春風」的感懷父母恩情,唱著:「那首歌舊舊的,是爸媽教我的,緩緩的旋律很溫暖的,現在我還是記得」,再巧妙地取樣〈望春風〉原曲穿插在唱到「我想起來了,那首歌好像這樣唱的」之後。這樣的編排,讓〈望春風〉是一首「陪伴著一代代台灣人成長的歌曲」的意義更為突顯。

 

〈望春風〉曾經在戒嚴時期被禁唱,原因是認定歌詞意境太誨淫,會妨害善良風俗,也有一說是政府認為「望春風」一詞是在指涉「希望共產黨來解放台灣」。後來雖然解禁可以唱了,但或許是因為曾有被禁的遭遇,加上偏悲情的曲調,常和〈雨夜花〉、〈補破網〉、〈月夜愁〉這幾首台語老歌,一起在當時的「黨外」群眾運動上被演唱。歌手朱頭皮在1991年的時候,因為受到許天賢牧師在活動演講中提到「希望有一天不需要再唱這些悲歌,因為台灣不再悲情了」的啟發,就寫了一首〈望花補夜〉,歌名是從〈望春風〉、〈雨夜花〉、〈補破網〉、〈月夜愁〉各取一字組成,歌曲是扭扭舞風格的搖滾樂,歌詞則有這4首歌部分內容的延伸新造,用嘲諷戲謔的方式來表達對國民黨的不滿,收錄在水晶唱片發行的《辦桌》合輯之中。雖然不是直接翻唱或取樣〈望春風〉,倒也不失是另一種讓經典歌謠可以流傳的方式。

 

 

 (圖片來源:陶喆臉書、朱頭皮音樂臉書、翻拍網路資料照片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