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人物
放.新聞
人物

《放・專訪》獨家:邊境暖男多一度!系列七之四|簡單的幸福,就是回家吃飯「有媽媽的味道」

2020.12.04
12:59pm
/ 放言編輯部 歐芯萌

「以前每次回去的時候,她都希望我在家吃飯,我都認為她很囉唆;吃飯很簡單啊,不就路邊一碗麵,吃了就飽了?當時是我沒有理解,那種媽媽期待兒子回來,能夠在家裡吃一碗飯,哪怕那一碗飯豐盛與否,都是媽媽的味道。」

 

「路過了學校、花店、荒野到海邊,有一種浪漫的愛是浪費時間;徘徊到繁華世界,才發現妳背影平凡得特別。繞過了城外邊界,還是沒告別,愛錯過了太久,反而錯的完美無缺,幸福兜了一個圈。想去的終點,就在原點。」一首短短的《兜圈》,哼唱意境卻道盡了潘孟安與故鄉屏東之間的別離和重逢。為工作流連於世界的各個角落,最終他才體悟,從小吃到大的媽媽煮的飯,是心裡最飽滿的甘味。

 



離鄉背井求學工作,兜回屏東翻轉城市

 

「其實對於屏東的了解,在我求學階段時不多。」潘孟安透露,童年在恆春半島—車城鄉長大後,國小畢業就被送到台南念書,國中、高中、大學也都在外縣市就讀。人生中第一次對恆春半島有更深一層的體認,是當兵回來後在家幫忙父母養魚、種洋蔥;第二次對故鄉的親密接觸,則是從國外奮鬥打拼回台後、從政前的時機點。爾後就任議員時期,他摸熟了屏東縣33個鄉鎮市,再把這些底蘊帶到國會問政的歷程中去靈活運用。

 

 

擔任故鄉的縣長後,潘孟安期許自己跟所有的縣民一起全力拚縣政,他發揮工作狂本色說道:「目前為止任內的6年期間,我沒有在跑攤,沒有在跑婚喪喜慶,也不交際應酬,每天守在這裡當『廟公』,隨時在盯進度。」之所以有本事「縣長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仰賴他過往擔任民代時的歷練,對整個屏東各村里的狀況非常了解,現在也會針對各地輿情召開會議,隨時掌握地方上的情況。

 

並非一路安穩地在故鄉懷裡成長茁壯,潘孟安從小生長在小漁村,唸書時在都市,工作時在異國大都會。令他感受最深的是,「置身鄉下農村再到國際的都會,人生旅程中對於城市的落差,存在一個很強烈的對比。」其中在國外經商的經驗,供給他對於整個經貿脈絡和經濟發展的知識養份,以及對產業界的了解,進而幫助他去思考,如何為農業縣起家的屏東做一個大的改變,翻轉城市命運。

 

 

舉目無親的漂泊讓他施政著重同理心

 

57歲男人的滄桑,潘孟安娓娓道來,他以人為本的施政方針,其實背後「藏有洋蔥」。他當議員時剛好遇上了新政策,甫開放很多新住民進來台灣。「看著他們,我就在想:我從小離開家鄉在外面求學,或為了工作跑到其它國家、城市,哪怕那個地方是講同樣的語言,都有離鄉背井的感覺;他們到了這邊,宗教信仰不一樣,語言又不通」,那種無助徬徨的心情,彷彿從潘孟安心頭一湧而上。

 

他以同理心去思考,如何讓這些新住民的台灣媳婦或新台灣之子,能夠很快融入社會。潘孟安發現,輔導過程中,很多新住民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清明節要掃墓,以及很多的宗教慶典民俗,卻不了解緣由;或他們在台灣可能生病了,但不知道要怎麼去就醫。這些生活上的體驗,所同理的感受,「就好像我們在國外奮鬥時的感覺一樣」。

 

「當你舉目無親的時候,唯一的支柱只有家人。」潘孟安直言,其實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家庭,新住民也是要承受養兒育女、侍奉公婆並兼顧工作的重擔跟壓力,額外又多加了面對生活環境的變化,這當中需要很多的心理建設。

 

秉持悲天憫人的心情,施政上會比較有溫度。潘孟安有感而發:「政治固然是冷漠無情、廝殺,但我認為政治是要有溫度和情感的;這種溫度來自於人與人、朋友與朋友之間,甚或敵對者之間,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

 

 

媽媽親手煮一碗飯的味道

 

為新住民圓滿了「他鄉是故鄉」,那他自己呢?身為工作狂,潘孟安自是不常回家。過去當縣議員的時候,基本上他都在家;當國會議員時南北兩地跑,一週只有回去一次,就是週五晚上在恆春做選民服務的時候;如今當縣長,有時候一兩個月才回家一次,次數很少。潘孟安曾提議把媽媽從鄉下接上來市中心住,奈何她不願意、偏好自己生活熟悉的場域。「現在有時候就打個電話回家,第一句話,媽媽一定會問:呷飽沒?」

 

「以前每次回去的時候,她都希望我在家吃飯,我一直很不理解,因為我一直都在趕時間,媽媽叫我『回來吃飯』,我都認為她很囉唆;吃飯很簡單啊,不就路邊一碗麵,吃了就飽了?當時是我沒有理解,那種媽媽期待兒子回來,能夠在家裡吃一碗飯,哪怕那一碗飯豐盛與否,都是媽媽的味道。」潘孟安傾訴時的神態很沉靜,情緒卻很飽滿,就好像對於人生的體悟,終於在百感交集的內心達成與自己和解。

 

現在每次回到家,不管在外面有什麼餐會,潘孟安一定是回到家吃個飯,「我覺得媽媽就很滿足」,然後跟她交代一聲,就又趕去下一個行程;有時候考慮到回去的時間已經太晚了,媽媽已經在睡覺,他就沒有回家。「她很希望若有我有空,能隨時打個電話,雖然她會講『好啦沒關係你忙,去把工作做好,不用擔心我』,但我知道她雖然嘴巴這樣講,心裡還是希望我常回去看她。」

 

 

頭號粉絲的關懷

 

身為媽媽,自然是兒子的頭號粉絲。潘媽媽通常透過電視新聞畫面,追蹤孩子的身影,「只要看到電視上有我出現,她就會一直盯著電視看;我回去的時候,她就講說:我在什麼時候,有看到你喔!」雖然潘媽媽不太會使用Line,但有時候潘孟安的姪女、姪兒會拿手機給她看照片。「情況大概都會這樣,當然媽媽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

 

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除了默默應援,供給「食物」也是媽媽愛的表現。「我最喜歡吃我媽媽煮的肉燥飯,那是我們家的味道!然後也最喜歡吃她綁的肉粽」,潘孟安獻寶似地說,南部的肉粽跟北部不一樣,而且他們家是用月桃葉去綁的,米飯也會先炒過。每次端午節之前,潘媽媽就會綁好幾串肉粽,弄好之後冷凍起來,等他有回家再帶一串回宿舍,「我非常喜歡吃!就是一個家鄉味」。

 

 

圖片來源:翻攝自潘孟安臉書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