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文教
放.新聞
文教

基隆不再只有廟口!曹銘宗新作《艾爾摩沙的瑪利亞》帶你窺探400年前「和平島」的歷史之美!

2021.11.23
10:44am
/ 放言編輯部 林哲遠

從和平島公園的整理、基隆古蹟重建都很成功 ,曹銘宗坦言,基隆市長林右昌上任後,比較重視基隆的文化資產,也帶動了基隆的觀光產業,讓大家來基隆「不只是廟口」。

 

近日台灣文史研究者、作家曹銘宗發表以17世紀大航海時代「北台灣基隆」作為背景的長篇歷史小說「艾爾摩沙的瑪利亞」著作。曹銘宗今(23)日接受寶島聯播網《新聞放鞭炮》專訪表示,這部作品是架構在歷史上的文學想像,「我家就住在和平島附近,對我來說,這本書同時是家鄉的歷史、基隆的歷史也是台灣的歷史。」

 



曹銘宗指出,當年西班牙人曾在和平島上建造最大教堂「諸聖堂」(Todos los Santos);相當於 荷蘭人所建設的「熱蘭遮城」,如今諸聖堂成為近年來台灣重要考古遺址,目前已挖掘出教堂後殿牆基及墓區,共有一、二十具墓葬、呈祈禱狀的人體遺骸出土,其中有幾具已鑑定是歐洲人,以及十字架等。

 

從和平島公園的整理、基隆古蹟重建都很成功 ,曹銘宗坦言,基隆市長林右昌上任後,比較重視基隆的文化資產,也帶動了基隆的觀光產業,讓大家來基隆「不只是廟口」。

 

主持人周玉蔻詢問,西班牙佔據北台灣16年,當時基隆的地名就是「養雞的籠子」,講的是和平島,是台灣人命名的嗎?

 

曹銘宗說明,當時的「雞籠」是福建、漳州的航海人從海上往和平島看時,有個角度覺得很像「養雞的籠子」因此才命名為此。「雞籠」在當時為國際地名,因此西班牙人、荷蘭人也都用拼音來稱呼「雞籠」。

 

和平島深具歷史意義,曹銘宗表示,「曾經有多少國家,在和平島上插過多少國旗?」最早從原住民馬賽人、西班牙人、荷蘭人、鄭成功、清代;清法戰爭時,中間被又被法國人佔領了6個月,最後更有日本人。

 

對於《艾爾摩沙的瑪利亞》一書,曹銘宗指出,這部作品是架構在歷史上的文學想像,希望大家了解台灣的歷史,尤其是這段荷西時期的台灣歷史,以前荷蘭人在南台灣較被大家熟識,但西班牙人在北台灣及東台灣的歷史卻比較常被忽略,「我家就住在和平島附近,對我來說,這本書同時是家鄉的歷史、基隆的歷史也是台灣的歷史。」

 

曹銘宗表示,這本書提供一個用「文學」的方式讓大家可以很快了解西班牙在台灣的歷史,並杜撰一個在殖民壓迫下的背景裡,有剝削但也有善良的人物故事,縱使整個大環境是壞的,但仍能在其中看見善良的心靈。

 

 

圖片來源:周玉蔻臉書、寶島聯播網直播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