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輔助不保證睦澔平能夠完登聖母峰。不過,如果有科技即時監測身體狀況,睦澔平可以及時從聖母峰撤退,不致玩命玩到「幾乎被奪命」。
一次聖母峰之行,整垮了大旅行家睦澔平,有「登山女神」之稱的曾格爾也中槍。
睦澔平近乎遭奪命
睦澔平、曾格爾和一名台灣醫師、一名香港人組隊,4月底出發登聖母峰,3名男隊員先後因嚴重高山症鎩羽而歸,只剩下曾格爾和雪巴嚮導攻頂。
抵達聖母峰基地營(5,364公尺)之初,睦澔平連續發了10天臉書文,5月22日突然由小編代發臉書,表示他在基地營無力昏迷無法進食又上吐下瀉,高山症腦水腫病情惡化,由昂貴的直升機從基地營向較低海拔後送,卻未痊癒,只好忍痛回台治療。
病得最重的時候,睦澔平「吐得滿身,尿糞失禁,癱瘓昏迷」,幸有雪巴嚮導照顧,度過「幾乎被奪命的通宵」。次日,睦澔平臉書再度回顧他在基地營的慘況。
傳統上,完成攀登聖母峰需時6到8周,包括從盧卡拉(2,860公尺)耗費9到12天健行到基地營,做漸進式高度適應;攻頂前往返聖母峰各營地進行訓練。
睦澔平臉書顯示,他們這一隊在4月29日從盧卡拉坐直升機飛到基地營,跳過了漸進式上升。
在基地營待了3天,隊上香港人首先撤退。睦澔平5月2日臉書文透露:「我們團裡36歲香港人高山反應太嚴重,從肺水腫到腦水腫,頭痛欲裂,吐得一塌糊塗,已直升機後送去盧卡拉。」
睦澔平臉書5月22日回顧:「65歲澔平腦水腫病發兩天後,另一名57歲原本最健康也先去爬過非洲和南美最高峰的團員,其本人也是正式執業醫師竟爆發肺水腫,他說他講話都聽到水聲,當下決定放棄攻頂返台。」
日日苦練仍未能登頂...
曾格爾攀登8,000米高山經驗豐富,可能陷入盲點,把隊友的高度適應能力想得跟自己一樣,遂同意安排一日之間從盧卡拉上升2,500公尺高度,來到基地營。那裡氧氣濃度只有海平面的一半,非常容易誘發高山症。
為了「挑戰台灣攀登聖母峰年齡65歲的最高紀錄」,睦澔平行前練得很拚命。他的臉書顯示,他2月間每天爬一百零一層樓梯,3月間加入「跑山幫」訓練課程。
曾格爾2月24日臉書貼出她和睦澔平一行人在大霸尖山前進基地:九九山莊(2,699公尺)合照。曾格爾同時貼出自己在加利山、伊澤山、大霸尖山3座百岳的登頂照,未見睦澔平登頂。
如果睦澔平未能登上大霸尖山,可以勸他退出聖母峰之行了!
許多登山家揚名後,投入登山旅遊業。國外登山家有帶領客戶完登聖母峰的突出例子,他們是以創新思維深度運用科技,包括低氧帳篷、氙氣、即時體能監測。
新科技的登山利器
5月21日,4名英國特種部隊退伍士兵打破常規,在5天內未進行任何高度適應就成功登頂聖母峰。他們使用了祕密武器:氙氣協助高度適應。短短兩天後,他們返回家園。
這次遠征由奧地利登山家兼嚮導盧卡斯•富滕巴赫(Lukas Furtenbach)創辦的「富爾滕巴赫探險公司」主辦。富滕巴赫向BBC表示,英國隊於5月16日下午出發,並於21日早上登頂,耗時約4天18小時。
富滕巴赫說,隊伍在來到尼泊爾前,在家中使用低氧帳篷,進行3個月的模擬高海拔適應訓練;出發前兩週,在德國一家診所吸入氙氣。
一些研究人員指出,氙氣能促進產生紅血球生成素,以保護重要器官免受低氧環境影響。富滕巴赫指出,氙氣可以預防高海拔肺水腫和高海拔腦水腫。
英國隊成功登頂後,國際登山界有人批評他們破壞了登山活動的公平,尼泊爾政府擔憂往後的登山者在聖母峰停留時間縮短,影響該國旅遊收入,將討論因應措施。
美國戶外媒體集團旗下《攀登》(CLIMBING)網站4月5日報導,富滕巴赫本人充當白老鼠,總共為借助氙氣登山進行了5次測試。包括2022年,富滕巴赫和一名攝影師、一名嚮導一同接受氙氣療法,3人順利登頂梅拉峰(6,476 公尺)和聖母峰。從他位於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家出發,全程耗時16天。2024 年,富滕巴赫借助氙氣療法從西藏登頂聖母峰。
登頂聖母峰不必痛苦?
登山不屬運動競賽項目,使用氙氣療法不涉作弊。台灣的登山醫學界也把丹木斯(Acetazolamide)、硝苯地平(Nifedipin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等處方用藥列為預防高山症藥物,一些山友靠藥物之助,得以在高山活動。
《攀登》說,富滕巴赫稱,每位客戶為5月這次聖母峰之行支付了 153,000 美元(約494萬台幣)。
富滕巴赫的方法非常有創意,他開拓了小眾市場,使高端客戶不必長時間離開家庭和事業,就能達成登上世界之頂的夢想。他也顛覆了登山者的榮耀──登頂聖母峰,其實不必忍受長時間的痛苦。
有「登山皇帝」之稱的80歲義大利登山家梅斯納爾已預見其成功。奧地利《標準報》網站2月18日報導,梅斯納爾對富滕巴赫的計畫表示:「這真是太棒了。我認為富滕巴赫非常聰明,他意識到了氙氣在高海拔登山運動中的作用。我祝賀他的成功。」
國外登山業者的成功媒宣
在英國退伍軍人快速登頂聖母峰的前兩天,已經有人打破紀錄,而且沒有使用氙氣。
5月19日,40歲的烏克蘭裔美國企業家安德魯•烏沙科夫(Andrew Ushakov)登頂聖母峰,他以3天23小時7分鐘的驚人速度,成為從海平面登頂聖母峰最快的人。
這項紀錄由尼泊爾「精英探險」(Elite Exped)公司5月21日在社群網站發布。該公司是由41歲的英籍尼泊爾裔登山好手寧斯‧普爾加 (Nirmal 'Nims' Purja)所創辦 ,Netflix紀錄片《勇闖世界14高峰:挑戰不可能》就是報導他的事蹟。
烏沙科夫5月15日凌晨00:30從紐約出發,飛往加德滿都,然後飛往聖母峰基地營,隨後和團隊從基地營出發,在5月19日上午9時22分成功登頂聖母峰。
「精英探險」說,攀登聖母峰通常需要50多天,烏沙科夫在任務準備期間進行了低氧訓練——在低氧帳篷中度過了400多小時,以幫助適應高海拔環境。登頂過程中,他使用了傳統的氧氣瓶。
寧斯‧普爾加把傳統高山攀登與現代商業、媒體策略深度結合,「精英探險」多次被指控違反尼泊爾的登山規定,他被尼泊爾媒體和國際登山界形容為「具爭議性的登山者」。儘管如此,路透社承認了這項紀錄,5 月 27 日發自加德滿都的報導指出,烏沙科夫創紀錄地在4天內完成了從海平面到聖母峰頂的攀登,他說他沒有使用氙氣。
登山探險界重要的資訊平台《探險家網》(ExplorersWeb)也報導了烏沙科夫創在5名雪巴嚮導的協助下,僅用 3 天 23 小時 7 分鐘就從紐約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頂。
新聞稿發布服務平台《EIN Presswire》5月21日報導,在起登之前,烏沙科夫吞下了一個特殊的生物感測藥片,該藥片與智慧手錶和衛星電話相連,即時下載其健康指標數據,由專家監測其身體在高海拔環境下的變化。
烏沙科夫的登山經歷很勵志。他2020年才開始登山,上一次挑戰聖母峰是在2024年5月,由於暫時失明,他不得不在距山頂 300 公尺處折返。
睦澔平臉書4月28日回顧在聖母峰行前訓練,表示他曾在體育大學低氧運動實驗室張嘉澤博士協助下,接受高海拔低氧狀態運動的訓練與檢測。曾格爾IG在1月5日貼出「體大《低氧艙訓練日常》」文與圖,顯示她也有做高海拔環境模擬訓練。
但是國外登山業者和登山者把低氧訓練執行得更徹底,成功登頂績效顯著,因而登上媒體,做出成功的宣傳。
科技輔助不保證睦澔平能夠完登聖母峰。不過,如果有科技即時監測身體狀況,睦澔平可以及時從聖母峰撤退,不致玩命玩到「幾乎被奪命」。
(圖片來源:ukasfurtenbach IG,Elite Exped 臉書,眭澔平臉書,維基百科;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