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傑憲的情況,與政治人物積極利用體育賽事炒作聲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政治人物可以自由地利用體育成就獲取政治利益時,真正的運動員卻會因為單純的活動,被冠上政治意涵...
「台灣隊長」陳傑憲在12強冠軍賽轟出三分砲的畫面,依然不時會被社群平台演算法推播,讓大家重回那時的感動。但最近,陳傑憲卻因為受邀赴美為芝加哥白襪隊台灣日開球事件,引發了爭議。
根據統一獅球團聲明,陳傑憲原定於2025年6月28日赴美開球,但此時間點恰逢中職補賽週期間,這兩場賽事的結果,有可能會影響統一是否能拿下上半季冠軍。爭議點之一是現役球員在爭冠關鍵階段離隊,被質疑違背職業球員本分,甚至會影響球隊戰績。另外一個點,則是活動能否真正提升台灣棒球能見度,或僅是象徵性宣傳?
陳傑憲赴美開球「突破框架的國際化嘗試」,卻遭統派媒體導向政治操作...
支持陳傑憲去開球的一方,認為這是突破框架的國際化嘗試。過去MLB台灣日多以啦啦隊或退役球員為主,陳傑憲作為現役中職球員參與,標誌台灣職棒與大聯盟建立新型合作關係。統一獅強調此為「首度現役球員參與MLB文化活動」,具有開創性意義。支持者認為,球團都同意放行了,又何必去為難陳傑憲?對陳傑憲個人而言,其在12強賽奪冠後人氣高漲,開球活動可提升國際知名度,符合台灣隊長形象塑造需求。
反對的一方,則著眼在戰績衝擊與宣傳效益的現實考量。統一獅目前暫居上半季第一,但與第二名及第三名僅1.5及3場勝差。球迷質疑缺少主力球員可能影響爭冠,球隊不該冒險。另外一個反對的論點是此次活動僅是地方商會主辦,並非球隊官方主導,因此要如何達到統一球團所說的台美棒球交流?
原本單純的開球活動,因為時程的規劃,引起了爭議,但值得觀察的是,某些統派媒體,開始將此爭議待風向導向政治操作,質疑主辦單位包含推動台灣正名運動的海外團體。這倒是一點都不令人意外,因為當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代表隊奪冠,並以「Team Taiwan」在台灣社會掀起狂熱浪潮的同時,也意外成為檢視島內統獨意識形態分歧的稜鏡。這場體育盛事不僅是運動成就的突破,更成為政治符碼的角力場,折射出台灣社會對國家認同的深層矛盾。
政治人物「利用體育成就政治利益」,真正的運動員卻因單純活動「被冠上政治意涵」...
對統派勢力而言,「Team Taiwan」的強勢話語構成雙重挑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雖發文祝賀奪冠,但堅持使用「中華隊」稱謂,並強調「中華民國驕傲」,這種表述策略暴露他既需回應社會主流情緒,又須維繫「一中框架」的政治正確。
台北市長蔣萬安也示範了標準政治秀場化的體育應援,眼看台灣隊越打越好,網路上紛紛出現各式的道歉表。蔣萬安也自以為聰明的拿出日本隊道歉表為中華隊加油。蔣萬安表示要向日本道歉的原因包括「太熱情用心以美食應援」、「大巨蛋預賽氣勢太旺」,以及「冠軍一定是中華隊的」。道歉表原是台灣網路文化中的自嘲式創作,源於球迷對台灣隊過往戰績不佳的自我調侃,其核心精神在於向自己支持的球隊致歉。蔣萬安將此迷因轉化為向對手道歉的逆向操作,聲稱此舉是對中華隊信心的另類表達。這種挪用實質上是對迷因文化的誤讀,將原本自我反省的內涵扭曲為對外宣示。另外也不忘帶上「中華隊」,作為對Team Taiwan的反擊。
台灣奪冠後,新北、台中市府也輪流喊出加碼球員獎金,蔣萬安當然不會放過蹭台灣隊熱度的機會,也喊著加碼獎金,然而最後卻發現,奪冠的台灣選手們,沒有人設籍在台北,再次蹭到翻車。
台灣隊長陳傑憲在比賽期間比出「T」手勢,賽後直言「讓世界看見台灣」,這種將個人成就與國家認同綁定的表態,突破過往運動員的政治沉默傳統。對獨派而言,這是天然獨世代的必然結果;對統派來說,卻是文化台獨的滲透成果。當球員球衣繡上「TAIWAN」字樣、觀眾齊聲高唱《台灣尚勇》時,實質建構出超越棒球賽事的國族邊界。這種集體儀式性行為,使體育成就成為台灣主體意識的物質載體。這些行為,在統派眼中,必然刺眼,他們一抓到機會,當然要找機會壓制這股氣焰。
例如在雙北世壯運閉幕典禮,毫不掩飾的將玖壹壹的歌曲「世界都看見」中原本的「我台灣來欸」歌詞改成「阮作伙來欸」,甚至在現場大螢幕上都修改。新北市文化局長張䕒育在市議會備詢時,聲稱「統一獅改編台灣尚勇變成統一尚勇」。暴露了政治人物及其幕僚對於台灣體育文化缺乏基本認知,卻仍然試圖在體育議題上發聲的問題。
陳傑憲的情況,與政治人物積極利用體育賽事炒作聲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政治人物可以自由地利用體育成就獲取政治利益時,真正的運動員卻會因為單純的活動,被冠上政治意涵。
中華職棒聯盟,也該趁此制定現役球員參與海外活動的明確規範,並讓球員工會也參與制定決策。球團也該更明確回應輿論壓力。球員該不該在季中出國開球,就讓聯盟與球團去定義,這不該是影響到球員場上表現或被推上火線去面對的問題。至於那些想趁機打壓台灣,帶風向的統派媒體,就省省吧。
(圖片來源:世界十二強棒球錦標賽、中華職棒臉書、陳傑憲臉書、民視新聞、芝加哥哈佛俱樂部網站、維基百科;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