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財經
放.新聞
財經

《放・獨家》「台美經濟對話」系列議題之3:不依賴中國!?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不可缺少「台灣」! 專訪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

2020.10.06
15:50pm
/ 放言編輯部 張馨予

王健全指出,美國在推動AI、5G時很多只是概念,真正要做成產品時,台灣有製造能力可以協助量產。

 

今年隨疫情爆發,美中衝突擴大,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造成全球供應鏈重組,特定產業陸續移出中國,減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美國國務次卿柯拉克上月訪台提出「八大議題」,作為台美經濟對話前期交流,其中談到議題之一是「產業供應鏈重組」,針對此議題,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接受《放言》專訪表示,台灣的半導體、ICT產業多與美國合作,因擁有強大的代工製造能力,受到歐美、日本的歡迎。他指出,未來5G、AI時代,台灣廠商將有更多合作機會。

 



王健全表示,美中貿易戰可能是長期抗戰,是大國主導的戰爭,美國大約有70%的人口認為中國是主要競爭對手,這是一個不可逆的情況,導致供應鏈陸陸續續重新布局,最主要是針對科技業,他說,科技部分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因此科技業要求離開中國的比重較高,特別是美國抵制華為、中興等。

 

談及全球供應鏈重組對台灣影響?王健全表示,第一是美中貿易戰抵制華為等科技業,導致客戶搶單、轉單對台灣是有利的,特別是台灣的半導體業及一些ICT零組件廠商;第二是逐漸促成台商回流,主要是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產業,不需要太多勞動力的,而在台灣原本就有土地的,會增加回台投資意願。

 

王健全說,科技代工例如鴻海供應鏈移動,主導權則在蘋果,例如要求鴻海做短鏈,將一些市場移到墨西哥、拉丁美洲、東南亞、歐洲、印度等地設廠,造成供應鏈重組。

 

「科技業偏向離開中國大陸,但傳統產業偏向留在中國,而醫療用品則因疫情往在地化發展,這些供應鏈重組是不一樣的。」王健全說,傳統產業,例如工具機、機械、金屬、石化、鋼鐵等,仍以中國市場為主,因接近市場比較不會再重組,而醫療用品如口罩、酒精、防護衣在地生產,也會造成供應鏈重組。

 

不過,王健全說,供應鏈重組當然也對台灣有衝擊,第一是台商變得「裡外不是人」;第二是大企業有資源可移動,但中小企業的人力及資金較少,再加上疫情關係,一動不如一靜,避免被感染,人流移動相對困難。

 

針對台灣產業在全球布局的優勢,王健全說,台灣的半導體、ICT等高科技業在全球是很難替代的供應鏈,而台灣傳統產業例如成衣、紡織、石化、汽機車零組件等,這塊台灣非常強,供應鏈相當完整,且台灣最大特色是「可信賴的夥伴」,尤其對智慧財產權相當重視,還有物流系統具及時交貨服務,這些都是台灣的強項。

 

王健全指出,美國在推動AI、5G時很多只是概念,真正要做成產品時,台灣有製造能力可以協助量產。

 

談及供應連重組相對降低對中國依賴,未來將與歐洲及其他亞太國家有密集合作,王健全說,台灣ICT產業和美國合作較多,但台灣傳統產業像汽機車、石化業和日本合作較多,他指出,日本的面板產業很強、供應鏈完整,所以台灣很多化學原物料、技術來自日本,而半導體機台設備、面板零組件等也與日本有合作關係。

 

此外,針對在美國貿易制裁下,台商面臨中國供應鏈崛起問題,王健全表示,例如鴻海接蘋果的訂單,卻也受蘋果牽制、扶植中國立訊,他認為,台商應該思考轉型,並往高附加價值領域布局,在5G和AI時代還有很多機會。

 

 

記者張馨予/攝影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