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騰焰飛芒
放.高論
騰焰飛芒

【騰焰飛芒】馬英九:國民黨的背後靈

2021.03.18
17:39pm
/ 孫瑋芒

馬英九不甘平淡?登過權力的巔峰,享盡尊榮,應該知足。再怎麼賣力,也不復當年,連中國也毫不客氣打臉。

 

70歲的馬英九卸任總統將近5年了,依然扮演著國民黨的背後靈,到處找議題曝光;他也霸在國民黨的副駕駛座上,一路對掌握方向盤的黨主席碎碎念。他又扮演國民黨的戰將,不時抨擊民進黨政府不合他意的施政。

 



馬英九不停刷存在感

 

執政8年,馬英九的篇章已經過去,台灣民眾卻必須繼續忍受他發出的雜訊。若說政治人物的緋聞占據媒體版面,造成大眾困擾、耗費社會資源,馬英九頻頻議論時政,產生了同樣的負面效應。

 

台灣缺電的問題日前浮上枱面,馬英九拋出「最好的辦法是重啟核四」。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在3月17日的中常會表示,國民黨執政時期「封存核四」、給下一代保留選擇權的立場,至今仍沒有改變。

 

江啟臣等於是輕聲提醒馬英九:「國民黨是我在當家。」

 

國民黨推動「反萊豬」、「公投綁大選」兩項公投,馬英九曾經和江啟臣到街頭號召民眾連署,他1月間在臉書就此議題砲打蔡英文總統「一人獨裁、一黨專政」,「不顧民意反對,不顧民眾健康,野蠻霸道開放萊豬進口」。

 

武漢肺炎議題,馬英九也積極介入,他數度呼籲蔡政府不要拒絕中國疫苗、不要再使用武漢肺炎稱呼。結果香港目前已有7人接種中國科興疫苗後死亡。儘管香港專家初步判斷與疫苗無直接關係,仍然無法釋疑。在台灣方面,TVBS在3月18日發布最新民調顯示,僅1%民眾願意選擇中國疫苗。

 

國家路線方面,馬英九不甘自己的親中取向被否定,找到機會就大肆抨擊蔡政府,簡直是現任總統對他的路線亦步亦趨他才甘心。1月13日,馬英九在臉書發文追思蔣經國的同時,批評台灣「卻在執政者的帶頭下,掀起一股反民主的逆流」;「因為意識形態,區域經貿整合受阻,台灣的競爭力不斷被邊緣化;因為選舉操弄,兩岸關係空前惡化,台灣安全受到威脅」。言下之意,蔡政府接受「九二共識」,台灣才有前途;共機不停擾台,錯在台灣。

 

在黨內的權力不具體制上正當性禁不起民意檢驗

 

現任總統經常被前任總統批評,早有前人道出心情。2005年5月間,時任總統陳水扁抨擊前總統李登輝「常常批評現任總統,叫我情何以堪」,就算是「父親要管兒子,也沒那麼簡單」。

 

馬英九總統任內也被李登輝批評未承續李登輝路線。2015年8月間,李登輝接受日本媒體專訪指出「台灣對日抗戰不是事實」,馬英九終於忍不住了,重批李登輝「出賣台灣,羞辱人民,作賤自己」,他感到「震驚、痛心、遺憾」。

 

馬英九去年8月曾發出中共攻台「首戰即終戰」的驚人之語,這才是「出賣台灣,羞辱人民,作賤自己」。

 

有媒體認為,馬英九仍然是國民黨的共主,他執政8年累積了的人脈和資源在黨內無敵。從民意走向來看,馬英九是國民黨亟需甩掉的包袱。他在黨內的權力,不具體制上的正當性,對外禁不起民意檢驗。

 

猶記得2019年9月8日,馬英九到新北市三重區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的造勢大會助講,韓國瑜遲到現身時,馬英九被現場群眾噓下台。

 

台灣民眾早就以選票否定了馬英九的施政路線。2016年總統大選,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吞敗,得票僅381萬餘票,得票率31.04%。深藍怨懟馬英九,認為他施政不當,導致國民黨失去了中央執政權;紅統痛恨馬英九,責怪他對318學運反服貿訴求讓步,斷送了兩岸繼續走向統一的機會。

 

投入公益,優雅地老去,最適合馬英九

 

馬英九如此積極問政,難道是對時局憂心,不得不言?

 

你有你的憂心,別人有別人的憂心。認為只有你的憂心是正確的,那是將自己意志強加於人的絕對主義思維。

 

馬英九是為了追求歷史定位?他口述的《八年執政回憶錄》也出版了,書中儘量呈現了總統任內立下的功蹟,歷史定位就留給後人評價,不需要狗尾續貂。

 

馬英九不甘平淡?登過權力的巔峰,享盡尊榮,應該知足。再怎麼賣力,也不復當年,連中國也毫不客氣打臉。

 

馬英九3月12日評論中國全國人大通過修改香港選舉制度,說這是宣告「一國兩制」的死亡。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3月17日的例行記者會回嗆:「我們希望台灣有關政黨和人士能夠客觀、務實看待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有關做法,拋開偏見,明辨是非。」

 

國台辦這話的潛台詞是:馬英九對中國心存偏見,不明是非。

 

1月底,馬英九參加台北市議員李明賢舉辦的「熱血北高、為愛而騎」自行車公益活動,他在臉書寫道:「我70歲,依舊鐵馬追風」。

 

投入公益,優雅地老去,這正是最適合卸任總統馬英九做的事。

 

 

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孫瑋芒
自由作家、攝影人,出版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散文集。曾擔任美國《讀者文摘》特約作家、報社編務主管。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