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比照WHO提「武肺長期症狀」定義!洪申翰籲追蹤染疫康復者...陳時中:會研議「診斷碼」

2021.10.14
15:33pm
/ 放言編輯部 吳栢妤

WHO在10月7日正式發布Long COVID定義,包括憂鬱、強烈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腦霧、認知困難等症狀。

 

世界衛生組織(WHO)本月公布「武漢肺炎長期症狀(Long COVID)」定義及指引,症狀包括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憂鬱等。民進黨立委洪申翰今(14)日在立法院質詢指出,衛福部應針對我國武漢肺炎患者建立更積極主動的追蹤、關懷機制,來幫助患者面對可能產生的後遺症。衛福部長陳時中允諾,會對此研議「診斷碼」來因應。

 



武漢肺炎自2019年底爆發至今已快2年,造成全球2億3913萬人確診,近來國際上陸續提出關於「武漢肺炎長期症狀(Long COVID)」的討論,洪申翰指出,像英國廣播公司(BBC)就有刊載一篇報導,內容提到一名武漢肺炎患者被認定康復後,出現畏光、受不了嘈雜、工作時數減少,甚至是腦霧等情況;台灣也有確診者反應,自己康復後呼吸會痛、影響日常生活、健忘頻率變高等,這些都是確診前沒有的狀況。

 

WHO在10月7日正式發布Long COVID定義,包括憂鬱、強烈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腦霧、認知困難等症狀。由於台灣目前尚未訂定相關指引,洪申翰說,他很擔心確診者若發生上述情況,可能不會意識到這和曾經染疫有關,日後回到職場或返校時,可能長期受相關後遺症困擾卻不知道怎麼求助,因此他認為,政府應建立主動追蹤機制,確認確診者有沒有相關情況。

 

陳時中坦言,目前台灣針對確診者確實還沒有特定的追蹤機制,但我國有全民健保,因此可以在確診者就診時,就過往的就診資料,去做分析、追蹤和討論。

 

洪申翰則強調,衛福部必須率先建立如WHO那樣明確的定義,甚至進一步的本土化,來銜接台灣的規定跟認知,否則就像他日前質詢時問勞動部或教育部,對於康復者返回職場或校園有沒有什麼輔導機制,部會都回應這塊還是需要由衛福部作認定。

 

對此,陳時中允諾,「相關定義、診斷碼我們會來研議,沒有問題。」洪申翰則提醒,除了做出明確的Long COVID定義外,他希望衛福部建立主動關懷機制,讓確診者康復後能填寫相關表格,確實掌握其情況;待衛福部把定義提出來之後,他也會請勞動部、教育部進一步擬定輔導機制。

 

 

圖片來源:翻攝國會頻道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