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桑梓散步
放.高論
桑梓散步

【桑梓散步】中年人吃學生餐

2024.12.05
18:04pm
/ 李拓梓

食物的味道也許不記得了,但那些一起分享的人,還是深深烙印在心。有些人不愉快了、失聯了,也有些還在來往,但他們都是在青春時代,陪伴我們,一起分享食物、一起共度愉快或不愉快時光的人們。

 

那日到了和平東路118巷,二十年未在這裡走踏,巷口的診所好像有去看過感冒,彎進巷子的店倒是都不認識了。一趟走來,當年就有的店好像只剩阿玉水餃,和搬家的發現義大利麵。那是台北最早供應廉價義大利麵的餐廳,叉子一插湯麵分離是此間特色,但當年99元確實很吸引人。只是自己會做菜以後,發現義大利麵實在太簡單,在外面點真划不來。我也還記得有次為了尋找廉價義大利麵,卻誤入高級義大利餐廳,最後要不是有信用卡就得留在那兒洗碗的青春羞澀時光。



中年以後常覺得學生時代的吃食品味很奇妙,萬事首先在意的是量要大,台中東海別墅當時有間便當店名喚「大食客」,雞排飯的炸雞排比臉還要大,在男子大生中頗受歡迎;雞排比臉還大的還有台大小小福的「姐妹花雞排」,研究生下午茶會吆喝著騎腳踏車去買,宣布收店時也引來校友的不捨。

 

中年人的味覺,隨見多識廣自然提高

 

至於學生時代的食物好不好吃,好像在心裡也不是那麼重要。比如學生時期,偶而能湊上三四人在現炒店點三四個菜,就覺得今日相當幸福,火候備料調味,大家也吃不太出什麼所以然。若要回想方才提到比臉還大的雞排到底什麼味道,其實至今也不記得。就算偶而有幸在學校附近的廉價餐廳吃個日本料理,生魚片有筋我們也甘之如飴,畢竟還年輕,牙齒咬得動。

 

擺盤當然也不是很在意的事,但有的話,當然約會的時候就可以派上用場。台中美術館綠園道附近那時很多簡餐店,中午的套餐行情是250元,大多是義大利麵、肉排飯旁邊放一點紫甘藍之類的食物,約會時會去。東海大學的國際街也有一些餐廳,中年後某次和前輩相約,前輩到了玫瑰園便說在此一定要點澎湃的水果茶,也喚醒了不少當年在此約會的回憶。

 

大學時有一位前輩帶著我跑選舉,中午就喜歡到綠園道附近的簡餐店吃食,那時候覺得挺高級,氣氛真好,回想起來,到底吃了什麼我沒有一道記得。前輩後來因為紀律問題身敗名裂,但我始終記得在那些餐廳,他如何侃侃而談策略、分析政情,也大致都能猜中發展方向的煥發英姿,不禁覺得惋惜。

 

中年之後偶而會回到那些場景,吃個懷舊,很多店當然也都收了,像「大食客」附近好像變成越南移工的活動區,因此都改開河粉店。美術館綠園道餐廳已換五輪十輪,有些連當時的建築都不在了。也偶有還在的,像是東海別墅的仙草凍,吃起來好像也無當年好吃。常在中年人寫作的飲食文學中看見抱怨老店味道不再的說法,都說是換師傅、味道變,但我倒是常覺得,不見得是味道變了,而是中年人的味覺隨著見多識廣要求自然提高,當年覺得好的,今日已經不作如是想。

 

比如食量,三十歲以後食量大減是必然,現在看到比臉還大的雞排,第一是想到炸物對身體不好,第二就是發現自己也吃不下。若講到炸雞,多半是當作鑑定居酒屋食物好壞的標準,適量即可,學生時代那種炸雞排大概再也吃不了了。

 

味道記不得,分享的人「深深烙印在心」

 

再談味道,自己會調味之後,已知味精的甜和糖的甜不一樣,舌頭也能感受味精過多造成的乾渴,那日最終在台大後門吃了一碗米粉湯,嚐一口便知此甜乃味精甜,便不敢多吃,一方面是怕身體負擔,一方面也已經受夠了外食老是遇到味精過多的難題,不過好大一碗,倒是符合學生餐的要求。

 

最後談擺盤,中年經濟改善,去過很多餐廳,看過更厲害的職業及擺盤,自然對只找工讀生來擺盤的簡餐店敬謝不敏。偶而選了簡餐店聚,也要選像是青島東路「蜜蜂」、林森北路「森」那種裝潢普通、擺盤豪邁,但食物好吃的店家。以前出入那種咖啡無味、食物多半料理包、米飯上灑幾顆芝麻的簡餐店,現在都是敬謝不敏。

 

但回想起學生時代的吃食,說「奇妙」還是有因,倒不是怪罪當時食物難吃,或當年的自己品味不佳。畢竟學生時期,多半阮囊羞澀,以最少的金錢換取最飽足的食物,是生活最基本的要求。現在回頭看當年的自己,想起的倒不是食物好吃與否,而是當年和誰來了這裡?一起吃了什麼?聊了什麼話題?後來彼此怎麼了。

 

食物的味道也許不記得了,但那些一起分享的人,還是深深烙印在心,有些人不愉快了、有些人失聯了、也有些還有再來往,但他們都是在我們的青春時代,陪伴我們,一起分享食物,一起共度愉快或不愉快時光的人們。也是因為如此,有機會的時候,我們總是會回到青春時代的地景,看看那些還在或不在的店,進去吃一點東西,吃的是氣氛,食物口味如何,並無所謂,味道變了也無需抱怨,因為中年人吃的是回憶。

 

 

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

 

最新新聞
李拓梓
資深政治幕僚,業餘專欄作家,目前努力耕耘藝術文化領域。喜歡歷史,也喜歡旅行與讀書,相信歷史可以告訴人們過去的事,也能夠指引人們知道現在所在的位置。著有「改變時代的日本人」、「改變日本歷史的總理大臣」。
作者文章列表
李拓梓
資深政治幕僚,業餘專欄作家,目前努力耕耘藝術文化領域。喜歡歷史,也喜歡旅行與讀書,相信歷史可以告訴人們過去的事,也能夠指引人們知道現在所在的位置。著有「改變時代的日本人」、「改變日本歷史的總理大臣」。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