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末日場景中,美國總統未能成功逃生,由美國戰略司令部指揮官在末日飛機上下令,以核彈對北韓實施全面反擊,儘管會波及中國東北...
恐龍統治地球1億6500萬年,在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地球後滅絕。人類發展出文明統治地球,不過短短數千年,人類可能以自身發展的核武,自我終結對地球的統治。
核戰末日場景
美國作家安妮‧雅各布森新書《核戰末日》(中譯本鄭煥昇譯),描繪了人類發生全面核子戰爭末日場景。
作者設定的劇本中,核戰的「第一擊」來自北韓,它從平壤的22輪運載車上向美國發射一枚100萬噸級的熱核武──「火星-17型」洲際彈道飛彈,24分鐘後擊中華府外圍的五角大廈引爆,產生強光與火球。火球比太陽核心溫度熱上4或5倍,短短幾秒內迅速膨脹,以光速行進,導致「混凝土表面爆炸、金屬物體熔化或汽化、人類瞬間成了燃燒的碳」。
作者設想的這場核爆效應包括:
──五角大廈2萬7000名員工當場消亡。
──美國治權心臟地帶與600萬居民家園化為灰燼。
──熱幅射深度灼傷上百萬人皮膚,其中9成將會死亡。
──高壓波以超音速流動,摧毀3英里內的建築物與人體、樹木、電桿,並帶動背後的空氣形成時速數百英里的狂風,把扛住爆炸波的建築撕成碎片。
──蕈狀雲在核爆35秒後成形,發生反向吸力,把人類和各種物體吸進熊熊燃燒的地獄中心。
──核爆落塵像雨般落回地表與人類身上。
──核爆後兩分鐘不到,死者和奄奄一息者突破百萬人。
──火風暴將整個華盛頓特區變成火海地獄。
──核彈引起的電磁脈衝癱瘓廣播、網路與電視、汽車電子點火系統、抽水站。
──致命級輻射使得整個爆炸區成為急救人員的禁區,倖存的人只能自我求存,搶食物、搶水、搶雅培(Pedialyte)電解質飲料。
在《核戰末日》書中,美國龐大的預警系統發揮了作用,在「火星-17型」發射1到3秒後拉響警報。美國攔截洲際飛彈的系統不如想像中強大,一方面數量不足,「靠著一共就44枚防禦用飛彈的庫存量,美國的攔截計畫基本上就是擺設」,另一方面,以「外大氣層動能殺傷攔截器」去攔截核彈頭,好比「以子彈去射子彈」,2017年試射成功率不到40%。北韓射飛彈後第7分鐘後,位在阿拉斯加的美國陸軍太空與飛彈防禦司令部連續發射攔截飛彈,都以失敗收場。
向美國東岸發射洲際飛彈的17分鐘後,北韓潛艦在加州外海發射第二枚飛彈,飛向南加州。這是攜帶核彈頭的KN-23──短程飛彈,由於它距地面距離較低,航速高達六馬赫,滯空時間不到三分鐘 ,加上配備飛翼可以隨時調整軌跡,美軍核指揮控制體系無法精確預判它的目標。
飛彈直奔廸阿波羅谷核電廠(Diablo Canyon Power Plant),30萬噸當量核彈頭在目標上空引爆,毀滅了電廠,並造成兩個核反應爐的爐心熔毀,向地球內部噴出放射性熔岩。露天乾式貯存場的2500個乏燃料組件在核爆下燃燒起來,釋出大量放射性顆粒,散播在落塵中,加州中部永遠成為廢地。
一枚核彈瓦解民主體制
北韓第一枚核彈毀滅了美國權力中心,美國進入軍管,民主體制瓦解。
在這個末日場景中,美國總統未能成功逃生,由美國戰略司令部指揮官在末日飛機上下令,以核彈對北韓實施全面反擊,儘管會波及中國東北,造成數十萬人死亡。俄羅斯偵測到數百枚飛彈朝領土飛來,又聯絡不上美國總統,便以核彈攻擊北約國家,開啟了相互毀滅行動。
北韓近年多次試射飛彈,顯示其領導階層非理性、充滿被害妄想、執迷於炫耀武力。
作者提到,「從2022年1月到2023年5月之間,北韓測試發射了超過100枚飛彈,其中包括可擊中美國本土的核彈頭」,「重點是,沒有任何一發在事前對外公布」。
川普能拆除兩個引爆點嗎?
俄羅斯不欲意外觸發核戰,試射彈道飛彈前都知會美國。俄羅斯11月21日成功發射一枚「榛樹」高超音速飛彈襲擊烏克蘭聶伯城,美國國防部次日表示,美國政府已透過核風險降低管道提前獲悉此次發射。
10月30日,美國大選前5天,北韓試射「火星-19型」洲際彈道飛彈進入太空深處,之後落入日本和俄羅斯之間的海域,飛行高度超越之前北韓任何一型飛彈。11月5日,北韓又從西南部海岸向東北方向發射了多枚短程彈道飛彈。
俄羅斯目前擁有地球上最大的核庫存,約5580 枚核彈,以此作為對烏克蘭和西方進行恐嚇勒索的工具。俄羅斯12月11日表示,烏克蘭12月11日使用六枚美國製造的ATACMS彈道飛彈,攻擊了俄南羅斯托夫州一座軍用機場,「將採取相應措施回應」。美方研判俄羅斯可能又要向烏克蘭發射高超音速彈道飛彈。
俄烏戰爭擦槍走火、北韓抓狂,是全球面臨的兩個核戰引爆點。期待美國川普政府上任後,能夠促成俄烏戰爭和談,拆除核戰的引信。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推特;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