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美華直言,英特爾缺的其實不是尖端技術,缺的是「把技術轉化爲有競爭力的量產能力」,英特爾缺的就是台積電遙遙領先,讓對手看不到車尾燈的能力。
近日傳出美國政府正施壓台積電與英特爾組建合資企業,科技專家許美華昨(16)日表示,「有美國人仗義執言了!」因為伯恩斯坦(Bernstein)知名半導體分析師羅斯根(Stacy Rasgon)對此提出質疑;但她也補充,若條件極為有利,台積電應考慮合作,「既可軟土深掘潛在競爭對手,拿下Intel的產能,還能對美國政府有所交代。」
「有美國人仗義執言了!」許美華昨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市場傳出美國政府正施壓台積電與英特爾組建合資企業,以振興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業,伯恩斯坦(Bernstein)知名半導體分析師羅斯根(Stacy Rasgon)對此提出質疑。
許美華表示,她大致認同、謝謝羅斯根的看法,她先簡單回應幾點。
第一、羅斯根說,台灣一直是美國的堅定盟友,若強迫台灣放棄半導體競爭優勢,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並質疑此舉是「公然搶劫」,非常不合理,直言「英特爾已淪為白宮政治棋子」。
許美華說,她同意羅斯根的看法,美國政府以政治力介入,希望台積電拯救Intel(晶圓代工),是整件事最讓人哭笑不得的地方。雖然這件事,完全凸顯了美國晶片製造遠遠落後台積電的難堪事實,「某個角度,我把它看成美國政府對台積電的極高推崇。」
另外,《MarketWatch》報導,羅斯根在最新的客戶報告中指出,台積電與英特爾組建合資企業,並將台積電的製程技術轉移給英特爾,這種做法根本不合理。許美華對此表達同意,並說「台積電:why should I?」
羅斯根也認為,除非條件極為有利,否則難以理解台積電為何願意將其製程技術和知識產權,授權給潛在競爭對手。他還質疑,若英特爾18A製程如其所聲稱的那麼先進,為何還需要考慮採用台積電的製程技術?
許美華表示,這點她有補充想法:如果條件極為有利,台積電真的應該考慮合作,「因為這是難得一見的機會,既可軟土深掘潛在競爭對手,拿下Intel的產能,還能對美國政府有所交代」,當然前提是條件夠好。
至於「英特爾18A製程如其所聲稱的那麼先進,為何還需要考慮採用台積電的製程技術?」許美華表示,這點就更有趣了,因為製造技術跟製程先進,其實是兩件事情。
許美華直言,英特爾缺的其實不是尖端技術,缺的是「把技術轉化爲有競爭力的量產能力」,英特爾缺的就是台積電遙遙領先,讓對手看不到車尾燈的能力。
許美華最後說,這件事很複雜,絕不是只靠台灣工程師的肝那麼簡單,要寫可以寫18篇,這裡就先不多說了,她並打趣表示「真要說,就是台灣獨有的(綠色大包)乖乖吧!」
(圖片來源:許美華臉書、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