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生活
放.新聞
生活

撰「虱目魚身世」一書為其立傳!曹銘宗指「虱目魚貢獻比很多台灣人大、是英雄」:在台養殖超過四百年

2025.04.03
11:02am
/ 放言編輯部 吳亦軒

曹銘宗說,虱目魚是「永續之魚」,因為多吃一條養殖魚、就少吃一條捕撈的魚,聯合國也在鼓勵此種做法...

 

文史研究者曹銘宗和「虱目魚女王」盧靖穎合作共撰「虱目魚的身世:從台灣到世界,從產地到餐桌的完全考察 」一書,曹銘宗今(3)日登上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表示,他為虱目魚立傳,因為其貢獻比很多台灣人多、是英雄,他接著一一介紹,虱目魚是「孤美之魚」、「上帝之魚」、「德行之魚」,更是「台灣之魚」。

 



主持人周玉蔻問及,曹銘宗幫虱目魚做了很多特色解釋,譬如說虱目魚充滿活力叫「孤美之魚」?曹銘宗回應,因為要幫人立傳,他想到「史記」中為很多小人物立傳,如果把虱目魚當一個台灣人來看,「他的貢獻比很多台灣人多很多、是英雄!」

 

曹銘宗再說,司馬遷立傳的標準要人物很瀟灑、對社會有貢獻,因此他說虱目魚孤美,因為牠沒有親戚、只有一科一魚一種,且虱目魚很美麗、銀白色的鱗片細小,在海上更能長到將近兩公尺。虱目魚更是「上帝之魚」,因為虱目魚在海水淡水都能活,海邊只要搭池子就能飼養、吃的東西也簡單不會生病,全身更什麼營養都有。

 

曹銘宗接續表示,虱目魚更是「德行之魚」,因為沒有牙齒、主要食物是藻類,甚至可以跟蝦子、蛤蜊養在一塊,虱目魚會幫忙清除藻類,且虱目魚離水一會就死亡,不會讓殺魚的人有罪惡感。曹銘宗並說,虱目魚也是「奉獻之魚」,因為全身都能食用,連魚鱗也可以。

 

曹銘宗再說,虱目魚是「台灣之魚」,講起台灣跟中國的差異,第一是棒球、第二個就是虱目魚,台灣有獨特、從台南開始擴散的虱目魚文化,超過了四百年養成關係,台灣養殖技術很好,過去要從海邊撈魚苗,台灣率先從1980年代開始發展人工繁殖,目前一年四季都能養殖。

 

曹銘宗最後說,虱目魚是「永續之魚」,因為多吃一條養殖魚、就少吃一條捕撈的魚,聯合國也在鼓勵此種做法,況且虱目魚養殖的比較好吃、因為油脂豐富,野生虱目魚反而肉太柴。

 

周玉蔻詢問,虱目魚真的有四百年歷史嗎?曹銘宗表示「超過」,因為荷蘭人記載,在台南看到了很多漁塭養殖、就會抽稅。

 

曹銘宗也在書中寫下「天魚八部」,譬如魚之首、魚之腸、魚之鱗,因為虱目魚很多部位都相當美味,但講究新鮮、臺南人就吃得到虱目魚腸,北部則不容易吃到。

 

 

圖片來源:新聞放鞭炮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