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直言,我們或許是小國,「但絕不會因威脅而畏懼」,不論敵人多麼強大,台灣始終與志同道合的歐洲夥伴站在一起,因為我們真誠相信,共同的價值能讓我們更加團結。
前總統蔡英文歐洲行訪問立陶宛,於昨12日在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發表演講,坦言民主國家正處於世界秩序轉變的浪潮中,重新平衡貿易關係和強化國防成為重大關鍵;在面臨威權勢力日漸加強的侵擾,民主陣線也要堅守價值,需要深化彼此在國防、資訊操控上的合作,共同守護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她也提到立陶宛與台灣在過去皆有經歷過威權統治的時期,稱我們或許是小國,不論敵人多麼強大「絕不會因威脅而畏懼」,這也是兩國共享的價值連結。她也在演說上再次感謝立陶宛對民主始終如一的堅持與發聲,期待雙方在其他領域的合作持續深化。
在演說中,蔡英文表示,近幾年來台灣與立陶宛的友誼令人振奮,但對於民主國家而言,這段時間的世界局勢同時也充滿挑戰,她稱「我們如今正處於全球秩序轉變的浪潮之中」。對此她指出2024年是全球選舉大年,世界超過半數人口有機會選擇國家的領導人、迎來新氣象,但卻也帶來廣泛的改變;現今的全球焦點已轉向「重新平衡貿易關係及強化國防」,同時間,威權國家也越發緊密地聯合起來,積極推動「擴張主義」的議程。
蔡英文表示,或許這一切看來很混亂,但為了確保我們能更好地挺過這段時期,就必須謹記民主的根本。她指出,綜觀歷史,人們如今享有的自由及民主社會並非理所當然;因此,身處這種不確定的時刻,我們更要堅守價值。也因同樣經歷過威權壓迫的年代,台灣人與立陶宛人皆深知這點,她表示這些事件並非遠在過去,許多人曾親身體會過,或也只是一代之隔。
蔡英文表示,她想藉這次來立陶宛演講的機會,從台灣與立陶宛的經歷中出發,找出能照映出彼此共享的價值與歷史經驗。她提到,過往立陶宛在蘇聯統治下,民眾若被發現有任何政治異議都可能造成監禁,該國的語言與文化也受到打壓。她稱,「你們、你們的父母或祖父母,或許都曾親身體會失去自由、身份被邊緣化的感受」,而台灣人民同樣也經歷過類似的威權統治。
蔡英文表示,當時的台灣人民同樣沒有放棄希望與對民主的追求,人民的努力在最終得到回報。她表示自台灣於1996年舉行首次總統直選後發展至今,台灣已經常被視為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之一。
蔡英文指出,我們可見到民主國家正持續受到威權勢力的挑戰,無論是選舉干預、假訊息攻勢、軍事恫嚇,甚至是戰爭。她點出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場戰爭為二戰以來的歐洲帶來前所未見的不安與動盪。她也表示,要在這再次表達自己與台灣對烏克蘭人民維護自由與主權的堅定支持。
蔡英文表示,自從發生如此全面入侵的狀態後,民主國家愈發感受到主權的侵犯,而台灣也面臨歷來最多的網路攻擊、假訊息的不斷散播以及大規模圍繞本島的軍事演習。她指出,與波羅的海夥伴一樣,維繫台灣對外連結的關鍵海底電纜曾多次遭到破壞。
蔡英文直言,我們或許是小國,「但絕不會因威脅而畏懼」,不論敵人多麼強大,台灣始終與志同道合的歐洲夥伴站在一起,因為我們真誠相信,共同的價值能讓我們更加團結。對此她舉例,台灣與立陶宛在援助烏克蘭的合作,攜手投入1000萬美元以用於協助烏克蘭建造學校、防空避難所,以及重建戰災地區。
蔡英文說,自己也很高興看到台灣與立陶宛的夥伴關係在其他領域持續深化,像是台灣政府透過「中東歐投資基金」,對立陶宛的創新企業進行了大量投資;孕育台積電的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也與立陶宛研究委員會(RCL於2023年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推動雙邊科研合作。她表示,期待看到這些合作開花結果,並持續拓展。
在進一步強化安全合作方面也同等重要,蔡英文表示,面對假訊息與操縱行動,這些試圖侵蝕民主制度、破壞社會穩定的手段,民主國家必須共同研發更有效的應對策略。而歐盟在這方面已踏出重要的一步,特別是每年的《外國資訊操控與干預報告》。
對此台灣也累積了獨特經驗,開發出創新工具以對抗惡意影響力,這使台灣成為歐洲國家在此領域的理想合作夥伴。蔡英文表示,如先前所說,另一項共同面對的威脅,是對關鍵基礎設施的破壞,如海底電纜。她指出,全球約有97%的網路流量依賴這些電纜,這凸顯電纜對發展與資訊安全的重要性,台灣與歐洲朋友也應攜手合作,分享最佳做法以確保能有效應對與嚇阻這類干擾。
蔡英文也強調,台灣致力於為民主國家打造更安全的未來,並願意發揮在關鍵技術與先進製造的優勢,為世界做出實質貢獻。但她也直言,更重要的是台灣願意挺身捍衛民主,因為人民深知,儘管民主不完美,它仍是最能保護我們自由與人權、讓每個人發聲的制度。
最後蔡英文表示,我們並不會忘記曾為獲得這些基本自由所付出的代價,我們的民主價值是台灣與立陶宛的連結所在;而我們的雙邊關係,也將在這些共同的價值基礎上繼續深化。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