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講臺上,陳慕真以一口流利的客語授課,專注的神情,讓人感受到她的熱忱。自幼受雙語家庭影響,陳慕真致力於將臺語與客語文學傳承給新世代。放言編輯部深入專訪陳慕真教授,了解她長年推廣客語的心路歷程,以及在教學現場觀察到客語文化的保存問題。
開啟臺語、客語的「雙母語」人生
陳慕真自小生長於「六堆」,即大家常說的「南四縣」,其客家腔調分布於高雄美濃、屏東地區。談起對「客家」與「客家文學」的興趣,陳慕真教授結合自己的生命歷程指出:「我本身是屏東人,爸爸是Holo人,媽媽是客家人,但因為父母都是屬於母語意識很強的父母,所以我跟我的兄弟姐妹從小就在雙母語的環境中長大,跟爸爸講臺語、跟媽媽講客語。」
由於從小耳濡目染在父母用母語講的臺灣歷史、故事中,陳慕真教授對母語的了解也讓她對這兩種臺灣本土的母語文學很感興趣。在成大臺文所讀書時,她主要的研究方向雖然是以臺語為主,但同時也深深熱愛著客語文學。後來,陳慕真教授自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畢業,進入了臺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當時,文學館準備進行臺灣本土母語文學常設展策展的大型專案,就是由本身會講客語、也可直接閱讀用客語書寫的文學作品的慕真教授,負責展場中客語文學的部分。展覽包括線上展、到外地展覽的移地展,文學館的策展經驗同時也激發了陳慕真持續鑽研臺灣本土母語的使命感。
國立臺灣文學館本土母語文學常設展_客語文學區展場照片(來源:國立臺灣文學館網站)
國立臺灣文學館本土母語文學常設展_展場入口照片(來源:國立臺灣文學館網站)
從臺灣文學系的研究生,到臺灣文學館的策展經驗,最終又回到臺文系服務,陳慕真教授始終保有對臺灣本土母語和文學的熱情,她認為,這些瑰寶才是我們這塊土地上原汁原味的作品,而這一點一滴聯繫著本土精神的語言、文學,也成為她在這條客語文學探索道路上的明燈,不斷地照耀著她,緩慢前行。
回到成大臺文所出任助理教授後,由於大一學生需要在臺語、客語、原住民語這三種臺灣本土語言中三擇二修習學分,陳慕真一開始主要負責客語課程的開設,近一年也逐漸轉向臺語課程的設置。她常說:「語言是文學的根本,在成長、學習過程中,我發現,臺灣作家用本土的母語,如臺語、客語所創作出來的作品,和用華語書寫出來的所謂的『臺灣文學作品』有很大的不同。這讓我在一開始接觸這個領域時感到非常有趣,但同時,我也認為自己有一種使命感,要將這樣的語言和文學傳承下去。」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系館(來源: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
從臺灣文學系的研究生,到臺灣文學館的策展經驗,最終又回到臺文系服務,陳慕真教授始終保有對臺灣本土母語和文學的熱情,她認為,這些瑰寶才是我們這塊土地上原汁原味的作品,而這一點一滴聯繫著本土精神的語言、文學,也成為她在這條客語文學探索道路上的明燈,不斷地滋養著她,緩慢前行。
客語文學在教育體制中的發展仍有待努力
客語文學在臺灣的教育體制中一直處在邊緣化的地位,甚至有很多修過臺灣文學史的中文系學生,連客語文學的作家都答不上來。對此現象,陳慕真教授認為,還是要回歸科系看問題,而這也是許多學生考到成大臺文系以後要面對的問題。因為很多學生會認為,這個科系既然叫「臺灣文學系」,那麼就應該關照到臺灣各族群的語言文學,但從師資、課程的分佈就能看到,臺文系中比較明顯跟客語相關的課程,其實就只有臺灣語言基礎及寫作——客語(一)與臺灣語言基礎及寫作——客語(二)共四個學分。
成大臺文所學士班專業必修課程
面對這樣的限制,陳慕真教授也提供了自己的另一套做法:「因為師資的限制,所以成大沒有那麼多客語和客家文學的課程。我認為客語文學相當重要,所以這四個學分,學生如果只能單純學習客語,是很可惜的。而且,對於需要閱讀大量文本的臺文系學生來說,一個四學分的語言基礎完全不夠,所以我會在他們大一下的客語課介紹較多的文本,特別是客語詩。」由於大部分成大臺文系的學生在大一上的客語基礎課學過羅馬字,所以大一下的課程中,陳慕真教授會將客語詩的羅馬字和客語漢字列出來,讓外籍生也能夠讀出客語的發音。陳慕真教授總結:「至少學生在修完這四學分的課程後,他至少認識十位客語詩人、讀了十幾首甚至二十首的客語詩作。」
然而,客語課程的佈建是需要投入大量的師資與研究,目前成功大學開設客語文學課程的老師較少。陳慕真教授補充:「這也跟客語流失現象很嚴重有關。當年輕世代已經漸漸不會講客語時,很多中生代在戰後的語言政策中變為『隱形使用者』。這導致很多客籍老師、教授不一定在公開場合上承認自己是客家人、講客語。」
陳慕真教授主編《國立臺灣文學館通訊》「客語文學專欄」,訪問利玉芳的文章(來源:陳慕真提供)
陳慕真邀請詩人利玉芳與導演吳文睿對談(陳慕真提供)
陳慕真邀請詩人利玉芳與導演吳文睿對談(陳慕真提供)
客家文化該如何突圍 走進年輕人的生活
陳慕真教授在客家文化如何突圍的議題上建議:「或許我們應該改變訴說的方式,藉由像客語流行音樂、影視的手法來介紹客家人的歷史,與其一直回望「原鄉」,不如著眼臺灣,重視客家人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歷史與貢獻。」
教授進一步說明:「或許,我們可以在臺南的公車上或站牌上放介紹臺南客家文學的作品,就像臺北捷運車廂中都會有華語詩、小短文一樣。臺南的公車也應該有臺南文學的推廣,包括臺語的、客語的作品,讓通勤的學生可以用輕鬆自在的方式閱讀這些作品。我想,每個地方客委會其實都應該盡量讓年輕人能夠被觸及到,進而主動參與到活動中。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目前我們花很多經費在推廣客家文化,但它目前的表現方式仍然比較傳統,我們要讓客家文學或客語文學年輕化,帶動新一代的人主動走入客家文化。」
2024公車捷運詩文
2024公車捷運詩文
陳慕真教授補充,課堂上提到美濃的作品或地景時,她一播放羅文裕的《菸樓清風》時,學生都會抬起頭來,仔細品味。當輕快的旋律以接近年輕世代的頻率出現在課堂時,學生的共鳴感會比較高,甚至有些學生也會主動與陳慕真教授分享自己的客家身份與客家故事。
金曲客語歌王羅文裕(來源:大賞門文化)
以年輕世代的方式訴說客語,也能夠為客語注入新的生命,讓當代年輕人能夠立即地、自然地走入其中,當越來越多人接受到「感召」時,客家族群就不再隱形了。
國立臺灣文學館舉辦故事聯合國,陳慕真以客語說故事 (來源:陳慕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