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淬鍊鐵路運輸的雋永價值 台灣世曦塑造車站及維修機廠的在地人文風華與鐵道文化內蘊

2021.11.17
11:55am
/ 放言編輯部 丁瑄

列車在城鄉間川流不息,積累著往昔的點滴,且從不止步於未來的追尋。

 

軌道運輸早已成為日常風景,火車是眾人共同的記憶,為使鐵路品質提升、拓展路線,並提升土地使用效益、帶動社會繁榮、縫合都市景觀,政府積極推動前瞻軌道建設計畫,藉由「鐵路立體化工程」,活絡鐵道發展。台灣世曦也竭心協助政策推動,將人本精神及低碳永續理念納入設計考量,實踐未來綠色交通願景、創造鐵路運輸不朽價值。

 



桃園鐵路地下化仰賴縝密規劃 兼顧施工進程與台鐵營運需求

 

由於桃園舊式縱貫鐵路阻隔公路系統,導致部分地區車道狹窄,平交道號誌增加通勤停等時間,使通勤車潮壅塞情形加劇;又因許多人居住於鐵路沿線區域,高架化工程恐衝擊民眾生活與周遭景觀,使桃園鐵路立體化轉以地下化工程為發展,有助都市縫合。全線自新北市鶯歌區鳳鳴陸橋北側,南至桃園市平鎮區台66線南側,總長約18公里;其中將拆除8座天橋、8個地下道、20處平交道。台灣世曦承辦由內壢站北端至終點,全長約8.9km,採兩軌正線設計,負責中壢站及內壢站地下化、增建通勤用之中原站與平鎮站工程設計與監造,協助紓解區域車流負荷、提高通勤通學使用效益;未來中壢站可與機場捷運串連、延伸至桃園捷運綠線,成為三鐵間轉乘的關鍵樞紐。

 

為維持車站原有旅運作業,避免施工處與既有軌道衝突,在不增加拆遷量及用地徵收面積下,世曦團隊將內壢車站設計高程抬升以減少土方開挖;調降終點引道段坡度由23.83‰降至18.60‰,並利用既有軌位置新建地下隧道,隧道外側新建臨時軌,嚴密籌劃工期間替代路線,採一次或兩次臨時軌切換,針對路廊寬度不足拆遷數量較多或影響較大之區段,搭配施作經驗相當豐富之軌道支承板工法以縮減用地需求,完成地下隧道施築。

 

中壢車站全台鐵路運量第3位,因與機場捷運A23站十字交會共構,須分二階段施工及啟用;先做地下三層的機捷站體開挖工程,再進行地下二層台鐵中壢站、地下一樓轉乘機捷之穿堂層等作業。世曦團隊擬將已啟用的中壢新臨時後站取代既有後站,維持新臨時後站及新山側之第一、二月台軌道營運,接續施作前站連續壁、支承板與臨時月台後,進行第二階段臨時軌切換至臨時月台營運,就可於後站建造地下站體,待地下鐵道正式運行後再拆除前站臨時軌。

 

(圖說:軌道支承板路段採二次切換施工步驟)

 

桃園升格後鐵路地下化定案,將平鎮車站納入,由原高架規劃之農業區,調整設置於人口較為密集之住宅區環南路,未來若與捷運南環路網銜接,將會成為當地交通樞紐。因應民眾交通訴求優先於新富一街旁增設平鎮臨時站,台灣世曦團隊規劃兩階段臨時軌切換,先於海側鋪設臨時軌;山側施作連續壁及支承板後,進行第一階段臨時軌切換。當山側支承板上方臨時軌鋪設完成後,切換至第二階臨時軌營運,平鎮臨時站完工後,不僅可滿足平鎮市民通勤需求,亦可分散中壢車站尖峰運輸壓力。緊接著於原第一階段臨時軌下方則興建永久地下站體,並研擬預留隧道南延機制,待桃園、內壢與中壢三站完成地下化通車後,再將平鎮臨時站拆除,正式將車輛由二階臨時軌切換到地下永久軌上。

 

有鑒於都市急遽變遷,將昔日遍佈水塘的特色景緻啃食殆盡、叢叢高樓間綠意難尋,台灣世曦於桃園鐵路地下化工程之車站建築設計上別出心裁,不只導入綠建築設計,更以「水」各式型態作發想,重現大桃園昔日風華,拓展曼妙水漾城市光景。

 

(圖說:左為內壢車站初步規劃願景圖,右為中原車站初步規劃願景圖)

 

內壢站以「漣」概念出發,以風輕拂水面、漣漪反映天光為概念,流線型展翅的屋頂,彷彿欲將振翅高飛;陽光穿透天窗構架灑落在地呈現水紋波動之美,猶如水般川流不息的人群們,工業風格金屬屋頂包覆溫潤質感的混凝土材料的外觀,象徵桃園都市化的發展中依舊承載著樸實敦厚的性格;中原站以「湧」泉活水為意象,演繹產、學發展動態,人們的活動從地下廣場延伸至地面廣場及綠帶,而高低差流線型屋頂,呈現車站飛揚之姿,象徵著鐵路地下化促使學區串聯、社區發展,展現未來蓬勃發展之感;中壢站以「漫」之多元族群延展,猶如水在地面自然漫流,從前站漫延至後站,佈設曼妙的美食與藝文廣場,讓車站從運輸節點擴展為日常生活基地,使民眾在此佇足交流之間泛起大小漣漪;平鎮站以「滲」入地表的靜謐安穩,運用曲線型懸臂雨庇沒入草地,下沉式綠化階梯廣場與水岸步道滲潤社區,意味在喧囂城市中平鎮站提供居民一處舒適且放鬆之生活空間,並以植被融合周邊地景和諧共處,桃園鐵路地下化後將釋出一條串連城市的騰空路廊轉化為城市綠廊,創造城市風景共享開放空間。

 

(圖說:左為中壢車站初步規劃願景,右為平鎮車站初步規劃願景圖)

 

潮州機廠導入現代化維修設備 高效統合全台鐵路檢修工作

 

因應高雄鐵路地下化工程,通往沿線列車檢修基地的臨港線停駛,致使原先負責三、四級檢修之高雄機廠、高雄港檢車分段及南區供應場須遷建。經過環境影響等評估後,選定屏東潮州作為遷址基地,與負責一、二級檢修潮州車輛基地臨接,面積51.67公頃,基地分為高雄機廠、南區供應廠、鐵道文化園區及生態保育區等;廠區參考台鐵營運資訊及原高雄機廠檢修狀況,導入最新電腦管理技術與現代化廠房維修設備。

 

潮州基地引進先進之維修設備與技術,並將一至四級檢修工作統合,以流暢的檢修流程來縮短運送時間與搬運距離所耗費之成本,未來成為台鐵南部最重要的高效率車輛檢修中心,擔綱統合全台鐵路檢修工作。

 


(圖說:潮州機廠規劃空拍圖)

 

透過人文精神的澆灌賦予建築溫度,讓機廠外觀鋼鐵之軀從冰冷的機械作業中昇華,成為可用可觀的藝術創作,彰顯其紋理與內涵之美。台灣世曦將公共藝術與景觀設計融入,在建築外觀的規劃上別具巧思,聚焦於永續發展與觀光特色形塑,讓潮州機廠的意象延伸至田野與之融合,構築生機蓬勃的在地機廠公園,提煉人文底蘊。

 

團隊於前期的生態調查中,發現機廠基地周圍有二級保育類領角鴞及三級保育類燕鴴,為積極保護生態發展,建置草地、沙地及緩衝綠帶闊葉林,營造優良棲地環境,並降低開發衝擊,納入綠建築理念作廠區整體規劃。由於建物覆蓋使得水分難以滲入地表,逕流量增加,恐使下游地區容易積水;因此,設置滯洪池分散排水負荷量、規劃71%的透水區域增加降雨入滲量、利用排水管回收雨水灌溉植栽,可減少暴雨逕流量、改善水質。廠房屋頂開口順應風向,規劃為西北-東南向,不必建置空調也能自然降溫,增加空氣流動率;配合智慧化機電設計,導入建築能耗模擬與變頻驅動系統,使用太陽能光電板,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通訊技術整合廠區變配電、照明、電梯、空調、供熱、給排水等系統,以現代化、人性化、低維護、低耗能永續智慧廠房為建設目標,營造員工一個安全、健康、舒適的工作環境。

 

矗立於農田中的潮州機廠,建築色彩與外型規劃上配合周邊農業景觀,融入所在地景,規劃有展示文化區、機廠工作區、綠帶緩衝區及生態保育區,同時考量南部地區夏季日照強烈於建物之間均考量「蔭」,成排林蔭步道使廠區營造為綠意盎然的園林,添增遊園旨趣。廠房以弧線屋頂、綠色網格作外觀設計,俯瞰時將宛若一片翠綠田野;行政大樓則將建築體規劃為兩列平行的列車,南向的大片玻璃帶出現代況味,並用台鐵標誌行的藍色點綴立面;員訓中心則以Y造型柱創造出大樓結構分明的層次感,外牆的多條橫向排列的窗格營造列車意象,地下入口頂部線條平緩,從地底柔和延伸至地表,巧妙連結地面與立體建築景觀。而做為迎賓門面的廠區入口大門與警衛室,則以簡約幾何線條勾勒出工業質地,予人新穎、專業、大方之感。

 

(圖說:左為行政大樓、員訓中心,右為綜合工場、客車工場)

 

世曦團隊除在廠區內規劃鐵道文物館供民眾觀覽外,也規劃結合車廂造型賣店與輕食之文物展示區及森林親子遊憩區等,孕育鐵道退役設備藝術玩賞之趣味性,並提煉出新的商業價值;同時,在檢修廠設置參觀專用廊道,民眾可在此一睹車輛維修過程,促進對鐵路道知識的汲取。潮州機廠園區遼闊,兼具自然生態、人文藝術與工業技術優勢,日後可望吸引前來遊憩與參與活動之人流打造全台首座具觀光特色與地景藝術之觀光機廠園區,亦能藉與屏東「單車國道」、「竹田車站」及「南州糖廠」串連,發展南台灣旅遊新路線,實踐在地永續經營概念。

 

交通部將2022年定為「鐵道觀光旅遊年」,將觀光、藝文元素與鐵道經濟串連,昇華鐵路價值。台灣世曦不僅精進軌道技術,更致力於深究鐵道文化內蘊與永續經營,期盼將人本理念結合軌道與車站工程,達成與環境共生共榮之標的,未來也將持續響應交通建設政策,革新鐵路系統、協助構築台鐵場站之美。

 

 

圖片來源:台灣世曦提供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