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台灣是一條魚,這些被林沛祥刻意曲解、被抹黑的公民們,就如「鰭邊肉」...
大罷免藍委僅剩基隆市立委林沛祥尚未送件,而林日前稱罷團是「社會邊緣人」引起爭議。醫師作家楊斯棓今(14)日形容,為罷免奔走的公民是珍貴「鰭邊肉」而非邊緣人,包含位置獨特、能量充沛、價值珍貴、帶來驚艷,林沛祥的無知與傲慢,非但不能打擊「鰭邊肉」,反而將成為號角,召喚更多對台灣懷有深情、對民主抱有信念的「鰭邊肉」們「動起來」!
「他們是『鰭邊肉』,不是『邊緣人』!」楊斯棓今日在臉書表示,「鰭邊肉」在日文中被稱為「えんがわ」(engawa),指的是比目魚等魚類鰭部附近那塊活動量大、肉質滑嫩的肌肉。它位於魚身的「邊緣」地帶,份量也相對稀少,但因其入口即化、風味絕佳,是日本料理中的高級食材。
楊斯棓表示,美味的「鰭邊肉」因其獨特的風味與價值而備受推崇,是懂得品嚐的人心中的珍寶。
楊斯棓再說,雖然台灣社會民調近九成對共產黨無好感,但第一時間就願意抗共救國、挺身而出、積極行動、為公共事務奔走的公民們,正是台灣社會的「鰭邊肉」。
楊斯棓指出,國民黨立委林沛祥,挾其前市長父親、前立委母親的政治資本,曾在直播時自詡「我們是國會議員,是那百分之一的優秀人才」,自命不凡;他嘲諷,如果以人數比,113/2300萬,也不是「百分之一」,可見林沛祥小學數學沒學好。
楊斯棓說,日前林沛祥在政論節目上,將一群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例如近期在各地發起對不適任民意代表提出罷免訴求的公民團體,輕蔑地稱為「社會邊緣人的集合體」;這種言論,對比他先前聲稱民意代表應「傾聽民意」、「為民喉舌」的說法,無疑是自相矛盾,更顯其對公民力量的無知與傲慢。
楊斯棓再說,林委員口中的「百分之一優秀人才」,若以台灣2300萬人口計算是23萬人,「這個數字,恰恰與許多罷免案中,成功推動二階連署、創造奇蹟的關鍵人數相去不遠」,這些被林委員輕蔑地稱為「邊緣人」的公民,正是那些最早為理念奔走、自發舉牌、出錢出力,以跑馬拉松精神持續努力,最終匯聚成破百萬連署書的無名英雄們。
楊斯棓強調,這些公民中的大多數人不像林沛祥有顯赫的政治背景,如市長爸爸、立委媽媽作為人生後盾。他們沒有傲人的家世,但他們擁有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清晰的頭腦。他們是台灣九成厭共者當中,反應最敏捷、行動最積極的先鋒。
「如果台灣是一條魚,這些被林沛祥刻意曲解、被抹黑的公民們,就如『鰭邊肉』」,楊斯棓形容,公民位置獨特,不在權力核心上,卻在關鍵時刻勇於挺身而出,奮力淘汰濫權國會議員;且能量充沛,如同鰭邊肉富含油脂,充滿熱情與行動力,甘願為理想奉獻,捍衛台灣的民主價值;更價值珍貴,公民的付出與努力,對台灣民主的深化有著不可或缺的貢獻,是公民社會成熟的體現;另外,公民也帶來驚艷,他們的堅持與集結,往往能創造出令人驚嘆的成果。
楊斯棓抨擊,林委員的無知與傲慢,恰恰凸顯了這些「鰭邊肉」公民的珍貴,林的言論非但不能打擊「鰭邊肉」,反而將成為號角,召喚更多對台灣懷有深情、對民主抱有信念的「鰭邊肉」們「動起來」!
「讓我們一同關注並支持這些為公共利益奔走的公民團體,用每一次的理性監督、每一次的公民參與來證明,真正的優秀是來自那份守護家園的熱忱與行動力」,楊斯棓最後說,讓大家拭目以待,這股力量終將持續為台灣民主注入活水,把少爺送回家,把專業代議士送入國會。
(圖片來源:楊斯棓臉書、林沛祥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