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赫曼同時警告,過度渲染「TACO」理論可能不是好事,因為川普可能會受到刺激,試圖證明自己的確是硬漢...
TACO(音譯塔可),原本是指在美國常見的墨西哥捲餅,現在卻成了代表川普膽怯龜縮的代名詞,並越來越成為華爾街認可的投資心法,意謂川普總會在關稅造成市場震盪後縮手,投資人毋須太擔心。
TACO模式成市場規律
TACO一詞出自英國金融時報記者阿姆斯壯,他歸納川普的關稅戰邏輯,一開始顯得殺氣騰騰,最後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因此形容「川普總是臨陣軟腳龜縮」(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把這幾個字的字首縮寫合成TACO,成為「TACO理論」,用來描述川普在其政策引發市場騷動時膽怯龜縮的表現。
阿姆斯壯說,TACO模式已成為市場規律:川普的關稅狠招往往導致股價下挫,但當他政策轉向時,市場又會迅速反彈。華爾街很快將其消化,交易員甚至將「TACO」作為交易策略的一部分,押注總統的「臨陣退縮」。
川普自然無法接受,且反應相當激烈。在上週三的白宮記者會上,當被問及這一術語時,川普怒嗆:「說我軟腳龜縮?…這是什麼爛問題?」川普還嗆記者不懂:「那叫談判!」
但「TACO」無疑刺痛了川普的神經,特別是這種說法帶有可預測性。據媒體報導,川普還因團隊未能提前告知他這一術語正在市場流行而感到不滿。然而川普的駁斥無礙TACO一詞爆紅,甚至已被納入投資者詞彙表。
美國媒體則忙不迭地列出川普在關稅上的TACO事蹟。國家廣播公司列出川普在關稅上的十大TACO事蹟,像是原本揚言六月一日起對歐聯商品徵收五十%關稅,但兩天後就因川普與歐盟高層通話而延至七月九日;對中國關稅一度高達一四五%、導致美企暫停從中國進貨與下訂單,最後也因美中就關稅展開談判驟降。
川普面子掛不住
「TACO」為何會惹惱川普?知情人士透露,不僅是語言本身,更涉及川普的面子問題。川普最無法容忍的是,「TACO」的說法暗示人們認為他的關稅調整是軟弱的表現;作為一個自詡為強硬交易者的總統,任何暗示其示弱的言論都是不可接受的。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川普的貿易威脅常引起市場波動,但美股剛剛出現了自1997年以來最佳5月表現,某種程度上印證了「TACO交易」——市場參與者已經開始在川普的貿易威脅後尋找反彈機會。野村證券策略師甚至指點投資人如何操作TACO規律,讓自己在短期內獲得12%的報酬。
但分析警告稱,一個急於證明自己不是膽小鬼的美國總統,可能會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和形象而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這將引發更加劇烈且不可預測的市場波動。
更值得注意的是,川普似乎已下定決心反擊「TACO」的嘲諷。上週四,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裁定,川普無權以總統緊急權力單方面實施關稅,這一判決本可為他提供一個體面的下台階。然而,或許是「膽小鬼」標籤的刺激,他選擇讓政府上訴至高等法院,並成功獲得臨時豁免。
雖然美國上訴法院的最終裁決尚未可知,但白宮已明確表態:即使法院最終限制其權力,川普也將尋找其他途徑繼續推進關稅政策。無論結果如何,川普顯然已將「TACO」視為個人挑戰。
墨西哥捲餅也適用外交!
「TACO」不只對投資人有用,也適用於觀察川普的外交政策。英國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拉赫曼引述歐洲外交關係協會美國計畫主任夏皮羅5月發表的報告,指川普從1.0至2.0執政,至少22次威脅動武,但實際上只有2次付諸實行。其中一例是,川普2020年1月卸任前下令狙殺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雷曼尼,當時震驚了全世界,但川普其實是在確信伊朗報復的風險低後,才下令無人機攻擊。
夏皮羅在調查報告中總結:「川普使用威脅和武力的方式像個操場惡霸,身形龐大外表強勢,但實際上害怕在任何情況下使用武力;真正的暴力還擊只會發生在面對那些遠遠較弱、毫無還手之力的對手。」
拉赫曼認為,將「TACO」理論應用在當今的外交政策危機頗具啟示。無論伊朗核子談判結果如何,川普可能仍非常不願意發動打擊;在烏克蘭問題上,他對任何可能激化與俄羅斯衝突的行動,比拜登政府更加謹慎。另外,儘管美國國防部長赫塞斯日前警告,中國對台灣的攻擊可能「迫在眉睫」,但無論中國採取何種行動,川普似乎都不太可能冒險為台灣而開戰。
川普顛覆了老羅斯福總統那句「溫言在口,大棒在手」名言,偏好大聲叫喊,卻只揮舞著鉛筆。但拉赫曼同時警告,過度渲染「TACO」理論可能不是好事,因為川普可能會受到刺激,試圖證明自己的確是硬漢。
檢視川普是否怯懦的最新案例,就是已獲美國眾院通過的「大而美法案」,其中暗藏著名為「不公平外國稅收」的第899條款,將對來自不受歡迎稅收國家的個人、投資人和企業開徵懲罰性稅款。
分析師認為,這項立法以美國本國稅法迫使其他國家就範,為美國政府創造了將「貿易戰」轉變為「資本戰」的空間,極可能對美國國債需求產生不利影響,也將阻礙外國對美國資產的投資,對美元更加不利。不過該法案在參院審議時,可能會被「大幅修改」,因此那些讓大家擔心的條款是否會被納入參院版本,還有待觀察。
「大而美法案」也會變?
川普再度執政已四個半月,他競選期間和上任後宣示的幾大目標大都跳票。以俄烏戰爭為例,他競選時多次說,上任24小時內即可結束戰爭,後來卻在白宮與澤倫斯基吵架,普亭無意停戰,俄烏談判屢陷僵局,川普現在卻揚言撒手不管。
還有,他借重馬斯克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OGE),原本宣稱可削減2兆美元支出,如今實際數目遠低於此,還有數百件訴訟進行中,馬斯克卻已告別DOGE,意謂削減支出到此為止。
川普一面推動削減支出,一面又強迫國會通過他的「大又美」減稅法案,將使美國未來十年增加3.8兆元赤字。馬斯克氣得公開批評減稅支出法案是「令人作嘔的惡法」,那些投下贊成票的人真是可恥,揚言明年十一月「要讓所有背叛美國人民的政客下台。」
馬斯克公開反對減稅法案,讓他與川普的關係變得緊張。川普對馬斯克的言論感到非常驚訝和失望,說寧願馬斯克批評他,也不希望對方批評《大而美法案》。川普並稱馬斯克惱怒是因他對電動車退稅政策下手,以及撤回馬斯克好友艾薩克曼的太空總署(NASA)署長的提名。馬斯克隨即作出回應,指責川普「如此忘恩負義」(such ingratitude),如果沒有他,川普可能會在大選中落敗。
川普和馬斯克此時關係生變,極具象徵意義。正值參議院審查《大而美法案》的關鍵時刻,馬斯克的激烈批評很可能影響法案通過,結果就會像川普關稅戰至今的發展脈絡,《大而美法案》最終可能成為另一個「TACO交易」。
(圖片來源:Elon Musk X,梅森DO X,川普臉書;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