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若東京的炫奇,京都的夜比較持重,店家隱身巷弄,店門緊閉,如果不是門上掛著「營業中」的牌子,外面看起來都像沒開,卻隱隱透露一種夜的解放感,吸引你推門而入。
京都是井字型城市,条坊街巷清清楚楚,於是我心裡便有一張地圖,哪些地方在東西南北,一說到地圖上的標籤就會嗡嗡響,告訴我這是哪兒。唯獨一個地方我老是搞錯,便是河原町。說是京都最熱鬧、最現代化的一段市街,但畢竟城市規模小,河原町真正熱鬧的地方,其實只有四条到三条一帶。惟不知道為何因,我老是把南北向的河原町想像成東西向,站在河原町四条時,就老是把方位判斷錯誤。
那確實是京都最熱鬧的一段地方,河原町四条交叉口是高島屋百貨,是傳統京都人購買洋貨的地方,無論在東京還是京都,甚至後來在台北開幕時,高島屋都是「高級」的象徵。猶記小學時初訪日本,父親的朋友開車載我們在東京市區閒晃,經過高島屋時,還特別介紹了這是皇族購買衣物的百貨公司,也因此後來在台北因為看棒球而把高島屋當作停車場時,忽然覺得自己也人上人的自我感覺良好了起來。不過記得河原町四条有一家高島屋,應該是因為某年秋季匆匆拜訪時,掉了一條圍巾在高島屋的廁所,想起後又遍尋不著,心裡有點失落吧。
之所以會把方向判斷錯誤,猜測是因為從高島屋起,無論是河原町往三条方向延伸,或者東西向的四条本身,街景其實一模一樣。白色的屋頂街道點著燈,兩旁的百貨大樓夾雜著裡面有小餐館、咖啡店、小賣店等相當有意思的小巷道,巷子的巷子總有意想不到的美麗風景,街上熙來攘往的人們逛著聊著,古都一時有了現代風景。
古都氛圍現代空氣 京都夜色內斂
沿著四条走會通到烏丸一帶,右側就是寺町、新京極的遊逛街道,寺町的店家比較傳統,新京極就有點像西門町的感覺。觀光客在街區內遊蕩,大街上則是一些赫赫有名的店家,叫得出名字一件外套要一個月薪水的大品牌、中產上班族實穿好看的西裝風衣,還有幾家百貨公司、京都唯一一家蘋果店也集中在此。
記得第一次訪問京都時手機剛剛普及,路邊都是手機店;後來幾次遊逛,店家總隨著流行時尚的更迭開開關關,是以在京都的夜裡,總經常到此,好像白天經歷過歷史的洗禮,傍晚要來看看當代的時髦流行。覺得累了,不旋踵轉入小巷,映入眼簾的又是一番京之居酒屋餐廳和酒吧風景。
不若東京的炫奇,京都的夜比較持重,店家隱身巷弄,店門緊閉,如果不是門上掛著「營業中」的牌子,外面看起來都像沒開,卻隱隱透露一種夜的解放感,吸引你推門而入。高倉通上的「松川酒店」是個例外,看起來是個開架雜貨店,店面很窄小,門口卻老聚著一幫人在吃喝,從裡面買了酒,坐在外頭的酒箱上開喝,隔壁和你話幾句家常,雖然開架和緊閉的門扉是兩種極端,但出其不意卻總也是京都之夜的特色呢。
雅香透點書霉味 督見京都文化交融
不走四条的話,可以沿著河原町往三条去,也是一段熱鬧街道。比如文人雅士喜愛的咖啡「六曜社」就是這段路上的奇妙風景。位在地下室的「六曜社」總混雜著咖啡和煙味,雖是戰後才有,在京都不敢誑稱老店,但從學運時期就是進步份子、文青的聚散地,比如以大膽性愛和不倫書寫出名的小說家瀨戶內寂聽,後來變成電影《舌尖上的禪》主角的水上勉,都曾是六曜社的座上賓。
瀨戶內出生於昭和戰前,她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女性主義前輩平塚雷鳥等人的影響,一輩子都在書寫明治以來日本女性主義者的奮鬥,1910年在事涉共產黨與無政府主義的「大逆事件」中被判死刑的菅野須賀子,勇於和朝鮮情人朴烈一起對抗政府的無政府主義者金子文子,都曾在瀨戶內的筆下重獲新生。這樣想來,瀨戶內在宛如地下社會的六曜社活動,也是蠻合理的。
往三条路上走還會經過BAL百貨,那裡有重新開幕的「丸善書店」。丸善的京都總店本來是開在寺町三条一帶,那是小說家梶井基次郎在《檸檬》當中,放置想像的檸檬炸彈的書店,也使得此地成為日本文學的名場景之一。丸善後來搬到河原町上,因租約到期要關門時,還揪眾要到書店放置檸檬炸彈以為紀念,後來重新開幕,就開在河原町的BAL百貨裡面。有人覺得那早就不是梶井筆下的丸善了,但丸善就是丸善,還是有那麼多書、那麼多有趣的小物,和檸檬炸彈。
往北抵達三条,可以到三条大橋小歇看鴨川。雖說這裡也曾是桃山時代秀吉修羅場中處決關白秀次一家的煉獄行刑地,不過如今山清水明,人也沒有四条大橋那麼擁擠,不介意幽魂飄蕩的話,倒很適合約會。此處在江戶後逐漸熱鬧,作為「東海道五十三次」的終點,走上大橋看著遠方的東山的景象,也因為歌川廣重的名所繪而成為世人對江戶京都的記憶之一。從橋上往下看,鴨川畔的情人們比鄰而坐,每對情侶間似乎還會計算等距,望之成趣,也是一番京都夜奇景。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