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川普裁USAID、退出援助主導!《日經》指日本長期耕耘獲接棒轉機...有望建立亞洲援助新秩序!

2025.06.17
16:10pm
/ 放言編輯部 楊宸睿

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的大野泉名譽教授認為:「美國留下的空缺無法輕易填補,但日本應更積極參與。像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已從受援者轉為援助者,日本應成為這些新興援助國的引導者,擔任建立新型合作機制的催化劑。」

 

美國總統川普展開第二任期後,對外援助政策急轉彎,不僅大幅削減預算,還解散負責美國六成開發援助的USAID,引發國際譁然。據《日經》報導,在華府對於亞太發展補助退場之際,日本長年耕耘的區域信任與援助體系轉為焦點,有望成為新興援助國的引導者,並擔任建立新型合作機制的催化劑,塑造亞洲推動民主發展的新秩序。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2025年初,川普第二任期的美國政府大動作改革對外援助體系,由馬斯克領導的「美國政府效率化省」(DOGE)大砍預算並最終解體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震撼國際社會。作為全球最大援助機構之一,USAID過去負責美國60%以上的政府開發援助(ODA),影響遍及烏克蘭、非洲、東南亞等地。


川普政府在2026財年預算中將國務院與USAID的相關預算較本年度削減217億美元,對外援助總體削減近490億美元。馬斯克稱USAID是「激進左派從事間諜活動的溫床」,解雇近萬名職員,將剩餘業務移交國務院,等同徹底重組援助架構。


這場改革根據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所發表的《2025計畫》為依據,批評USAID援助資金「被NPO與顧問公司中飽私囊」「實質上未落實至當地」,甚至被激進性別主義主導。儘管卡內基和平基金會等機構對USAID效率確實有所質疑,但如此劇烈的解體仍引發全球震驚與批評。


援助中斷的直接受害者包括羅興亞難民、非洲疫區、地雷密布的中南半島,甚至自由亞洲電台(RFA)在緬甸語的廣播也被終止。美國長期透過對外援助推動民主與和平,此次撤退等同宣告這條路線的中止。


但在美國淡出之際,中國與日本的角色格外受矚。中國試圖重塑援助形象,擺脫「債務陷阱外交」的批評,強調民主國家的「不可靠」。然而,真正被東南亞、南亞等地視為值得信賴的國家,卻仍是日本。


根據新加坡ISEAS研究所2025年調查,在東南亞專家眼中,「最值得信賴的國家」中日本以**67%**高居首位,遠勝美國(47%)與中國(37%),並連續第七年居冠。


日本並非第一次扮演美國援助政策的「補位者」。自戰後以來,日本在美國主導下啟動了以東南亞為主的戰後賠償與開發合作體系。90年代泡沫經濟崩潰前,日本一度成為全球ODA最大出資國,彌補歐美援助縮水的空缺。


雖然目前日本的對外援助總額已僅為鼎盛時期的一半,但1993年起主導的非洲開發會議(TICAD)、1997年起舉辦的太平洋島嶼國家高峰會等獨立外交平台,至今仍在持續發展。


內閣府2024年的民調顯示,僅25.1%的民眾支持積極推動ODA,為10年來最低。不過,即使在現今執政黨為少數政府的情況下,國會與在野黨仍未出現削減援助的明確聲浪,反映日本社會對援助角色仍有一定共識。


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的大野泉名譽教授認為:「美國留下的空缺無法輕易填補,但日本應更積極參與。像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已從受援者轉為援助者,日本應成為這些新興援助國的引導者,擔任建立新型合作機制的催化劑。」


一位JICA高層表示,USAID解體的消息一出,甚至有東南亞官員向他表示:「恭喜你們,日本現在應該有機會了吧。」


無論從外交形象、區域信任度,還是與美國共同維護的亞洲秩序而言,川普2.0的孤立主義政策為日本提供了空前的契機。雖然日本財政空間有限、民意支持亦不足,但憑藉長期經營的軟實力與穩健形象,日本仍可在這波援助格局重塑中發揮關鍵作用。


美國這次的政策大轉彎,或許正是日本重新審視自身對外責任與角色的最佳時機。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網)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